纺织服装周刊本刊记者-袁春妹
2月中旬,国家发改委发布了2021年度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评价结果。在此次进入评价体系的全国1744家企业中,纺织行业约有70家,占比约3.7%。通过数据分析,在评价为“优秀”的企业中,纺织企业占比仅为1.4%;在评价为“良好”的企业中,纺企占比约为3.9%;在评价为“基本合格”的企业中,纺企占比约为2.4%;在评价为“不合格”的企业中,纺织企业占比为5%。
作为一个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五部委联合授予的技术创新平台,其规格和影响力都毋庸置疑,包括海尔、华为、徐工集团、宇通等很多家喻户晓的知名企业均在其列。就纺织行业而言,有际华集团、南山、华峰集团、英利、华茂、鲁泰、康平纳、红豆等等,这近70家企业,在行业里极具影响力。
能够进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企业阵营的,都是通过相当严谨的评价体系甄选出来的,这些企业无论在创新人才、技术积累方面,还是在创新平台、技术产出和创新效益等方面,都具有非常优秀的行业代表性,可以说,进入该名单也是对企业在某一领域中技术地位的肯定。
然而,此次被评价为“不合格”的企业中,我们同样看到了一些极具行业影响力的企业名字,这些业界熟知的企业出现在这里让人颇感意外。原本跨过这个门槛已实属不易,毕竟凡能够进入这一序列的企业,都是从数以万计的企业中脱颖而出的,那么,作为纺织行业标杆企业,无论出于自身需要还是行业形象,似乎都应该在这场跨行业的比拼中表现出纺织业的魅力来。毕竟,咱纺织行业当前获得的评价很有分量——在中国26类有代表性的制造业产业的国际比较中,中国纺织业位列5个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行业之一。这一评价背后的支撑是纺织业值得赞许的科技水平和制造能力,所以,行业标杆企业着实不应该在企业技术中心评价这样的场合“掉链子”。
技术创新是一件该被铭记于心的事情,自中美贸易摩擦开始,行业内外都有被“卡脖子”的状况,现实情况是技术创新关乎市场地位,关乎经济回报,关乎一个企业甚至一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当然,没有任何一种创新可以一蹴而就,不过,眼下的自主创新速度带给我们的却并非简单的到达目的的“快”与“慢”,而是要在全球化的激烈竞争格局下,如何高效提升“作战”能力问题。
我们从中国“芯”的研发、制造之难中,感受到了在别人宅基地上建宫殿的尴尬,所以,强技术的起点我们该放在哪里很有必要评估一下。当然,中国纺织业在当下被“卡脖子”的地方可能没有芯片那么首当其冲、来势汹汹,但是,当我们面对纺织强国建设的更远大目标时,那些基础的、核心的技术必须自主可控。时处“十四五”规划关键年,对于中国纺织业而言,还有很多亟待我们去攻坚的技术,行业和企业理应在这些方面加紧战略布局。
来源: 纺织服装周刊
资讯排行
- 2025年辽宁省冰雪时装周盛大启幕
- 乐古古纺织:让真丝面料与时代共舞
- 2024年我国纺织行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 溢达集团无水染色技术首个商业化项目正式落地-纺织服装周刊
- 质领2025·先锋谈|宁纺集团总经理徐建林:解锁“12346”密码,开启发展加速度-纺织服装周刊
- 鼓干劲、明方向、启新程!2025中国轻纺城干部大会召开
- 中国纺联启动《纺织服装行业碳足迹管理体系》标准编制工作
- 全国高职院校首批服装3D数字化设计技能等级证书出炉
- 2025中国(郑州)国际纺织服装面料辅料及机械展
- 岁末年初,盘点纺织行业数实融合最新进展-纺织服装周刊
- ECO-NOVA可持续时尚大奖颁奖,30个户外运动产品获奖-纺织服装周刊
- 喜迎开门红!纺织服装专业市场陆续启市迎客
- 2025潍坊(诸城)纺织服装产业国际精准采购节即将启幕
- 鸿天集团核心业务持续增长,创新驱动发展新篇章
- 衣承华韵,古今辉映于时尚舞台——访绍兴禄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设计总监陈星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