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可穿戴电子设备的蓬勃兴起,人们对随身能源的需求逐渐增大,基于织物的能源器件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然而,体表与环境复杂多变的湿热条件往往会影响电学织物的性能。此外,这些随身设备的透气、透湿及可水洗性也逐渐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鉴于此,东华大学王宏志教授课题组以“全纤维”为设计原则,开发了一种具有湿热稳定性和舒适性的摩擦/铁电协同电子织物材料。相关研究成果以《具有湿热稳定性和舒适性的摩擦/铁电协同电子织物材料》(“All-fibertribo-ferroelectricsynergisticelectronicswithhighthermal-moisturestabilityandcomfortability”,DOI:10.1038/s41467-019-13569-5)为题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
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铁电聚合物(P(VDF-TrFE))和聚酰胺6(PA6)两种纳米纤维作为功能材料,通过摩擦表面极化和铁电极化的相互作用,实现了摩擦/铁电协同电学增强。这种电子织物材料在低频外力作用下可产生5.2W·m-2的峰值功率密度。
(a)和(b)电子织物材料的实物和结构示意图;(c)P(VDF-TrFE)纳米纤维铁电体的电滞回线;(d)摩擦/铁电协同模型示意图
研究人员利用亲水聚丙烯腈(PAN)和聚酰胺6微纳米纤维和疏水棉织物构筑了额外的吸湿排汗层。全纤维的设计理念,保证了织物材料优良的透气和透湿性能,其较低的干态热阻和蒸发阻有利于维持舒适的体表微环境。
(a)电子织物材料的透气、透湿及吸湿排汗功能示意图;(b)和(c)亲水纤维的多级网络结构及直径分布
此外,研究人员还演示了电子织物在弯折、抖动时驱动液晶显示器、数字化发光点阵、电子手表,以及为锂电池充电、驱动蓝牙信号传输系统、实时捕捉足部姿态等应用。
来源: 中国家纺产业网
资讯排行
- 鼓干劲、明方向、启新程!2025中国轻纺城干部大会召开
- 全面提升市场形象,中国轻纺城开启管理专项行动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校长俞建勇:希望见证中国纺织科技的强盛-纺织服装周刊
- ECO-NOVA可持续时尚大奖颁奖,30个户外运动产品获奖-纺织服装周刊
- BRICS+金砖国家时尚峰会加强全球时尚联系
- 2024年羊绒原料及制品进出口概况
- 筑梦甲子、继往开来,中国纺织信息中心迎来60周年-纺织服装周刊
- 质领2025·先锋谈|波司登董事局主席高德康:数智赋能时尚产业高质量发展-纺织服装周刊
- 质领2025企业谈|新乡化纤党委书记、董事长邵长金:向“新”求“质”,逐梦白鹭新篇-纺织服装周刊
- 携手打造央地合作新标杆,通用技术高新材料集团领导调研盛泽、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
- 郎溪加速推动纺织产业提“质”向“新”
- 全国高职院校首批服装3D数字化设计技能等级证书出炉
- 2024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年度大盘点——十大新闻事件-纺织服装周刊
- 总成交额超4000亿元!十大篇章解读2024年柯桥纺织高质量发展之路
- 2024年我国纺织行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