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交易网 您好,欢迎来到纺织交易网TEX86.CN !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信息发布]
您当前位置: 纺织交易网TEX86.CN >> 商业资讯 > 详细信息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需成共识
相关专题: 资讯频道  纺织要闻 发布时间:2013-08-23
资讯导读: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诸暨市企业家协会会长、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 越林中 近日,中国银监会公布了2013年上半年的银行业数据:

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诸暨市企业家协会会长、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 越林中

 

近日,中国银监会公布了2013年上半年的银行业数据:截至二季度末,商业银行净利润为7531亿元,同比增长13.83%。各大商业银行利润一路飘红,而作为贷款消费终端的实体企业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辛辛苦苦为银行打工。更有甚者,不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贷款无门,处于资金链断裂边缘,不得不向高利贷寻求帮助,进而引发连锁反应,甚至影响社会稳定。 中小企业被冷落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天平应该是平衡的。我国目前50%以上的GDP、60%以上的工业生产总值、70%左右的工业新增产值、近60%的销售收入和出口额、40%以上的税收和75%的就业岗位均来自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是我国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生力军。可是现在,天平一头高一头低,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每况愈下。订单减少、成本增加只是压垮中小企业的表象,制度、政策、舆论环境等基础性生态不断恶化,才是导致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困境的根本原因。    2013年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699万,较去年增加19万人,“就业难”现象再次出现。真的是就业难吗?不见得!就业难的背后,一方面是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歧视、冷落;一方面是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生存艰难举步维艰,弱化了吸收就业的功能。    就业难是企业生存困境的延时反应,是社会未能善待民营中小企业的后遗症。近些年,“用工荒”与“就业难”同时出现。一方是用人单位苦苦寻觅,不惜提高工资招揽员工,另一方则是求职者楚楚可怜,宁可降低要求也望求薄职一份。国有企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足,但是因为职业稳定性高、福利待遇好等特点使得众多求职者趋之若鹜。这种非典型企业的超高福利抬升了社会劳动就业期望值。对于劳动力吸纳能力较强的民营企业,因为缺乏各方面支持,发展过程中困难重重,其提供的岗位在工作压力、职业发展等方面存在明显劣势,进入民企往往是大学生的无奈之举,于是造就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理应奉为圭臬的《劳动合同法》,因片面强调员工利益而破坏了企业内部“生态平衡”。例如,在合同期内,企业解聘员工会被视为违规;而员工主动与企业解约则不会受到任何惩罚,甚至连原有的违约金赔偿也被取消。从表面来看这是维护劳动者利益,但实际的结果却是绝大多数企业不愿再承担起培养新人的义务。笔者所在的浙江省诸暨市是一个民营经济发达、中小企业众多的地区,大多以家庭(家族)为核心,一家小企业本可以安置十几、二十几人就业,劳资双方和谐相处。《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劳方有新的期望,资方满足不了,最后只好关门。连劳动的权利都失去了,还谈什么保护劳动者的权利?    笔者所在的企业是一家从有30多年历史的国企改制而来的企业,《劳动合同法》发布实施后,在各个历史时期曾在企业工作过的固定工、临时工、农民工纷纷起诉企业追溯权利,企业疲于奔命。社会性的历史账让现有的企业来承担,不仅不公平,而且欠厚道。 政策措施需到位    作为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繁荣的基石,中小企业过去不应该、现在更不能成为被政策遗忘的角落。国务院前后有两个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36条,对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表述十分精彩,但实际看似为中小企业减负的结构性减税,事实上中小企业的纳税额不降反升,变成了“结构性加税”。2012年因为企业整体性经营困难,一些地方甚至收“过头税”、“翻老账”,以保税收增长率。税负过重现象覆盖几乎所有中小型企业,中央党校的一份调研材料显示,如果不采取偷漏税行为,中国超过90%的中小企业都活不下去。    十八大报告中有关于实体经济的两段话:“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这是国家高层对社会公众殷切期盼的回应。然而截至目前,在操作层面上并未看到实质进展。改革大潮中,最怕的就是说大事不办小事,说实话而不办实事。现实的需求,改革的要求,民生的向往,交织叠加,确实到了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形成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共识,切实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制定有利于中小企业成长和发展的法律制度的时候了

来源: 纺织服装周刊

我要申请开通成为会员
本文标签: 中国纺织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0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