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航 福建省长乐市经济贸易局副局长,长乐市纺织工业总公司经理 |
长乐市纺织工业总公司简介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成为长乐纺织业腾飞的重要转折点,纺织业从8台有梭织布机与2台经编机的两家民营股份制企业开始起步,短短几年时间,便迅速遍及全市16个乡镇,形成遍地开花、满天星格局。198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著名经济学家、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来航考察时,称其如同自然界的草根一样,遍地繁衍,体现出强大而旺盛的生命力,将之形象地喻为长乐经济特色“草根工业”。1985年,福建省、福州市行业管理部门、长乐县委、县政府为引导长乐纺织工业健康有序发展,在长乐成立全省首个县级纺织行业管理部门-长乐纺织工业局,对长乐纺织行业的发展进行宏观指导,并随之组建了长乐市纺织工业同业公会及行业协会,对企业进行服务协调,沟通政府与多种经济成份纺织企业之间的各项工作。1993年,纺织局在改制为长乐纺织工业总公司。2000年,为使已形成区域优势的长乐纺织业迈向新高峰,走科技兴业、产业集群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我司成立长乐市纺织技术信息研究中心(隶属长乐市纺织工业局),为行业提供项目调研、技术交流、信息咨询等服务。电话:0591-28922399 传真:0591-28922894
1,长乐市纺织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与其它地区相比,有何特点?长乐纺织业的历史渊源,有文字记载的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明永乐年间郑和七下西洋,庞大舟师均在长乐伺机开洋,当时郑和舟师带去大量的瓷器与丝绸,其中部分丝绸就在长乐购置,足见当时长乐纺织技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程度。明万历年间,琉球人蔡夫人擅长刺绣,曾因织龙袍入贡,受到皇帝赞赏,后来居住在长乐梅花,把刺绣技术广授给乡人。清代中叶,长乐乡村妇女就把织夏布作为家庭副业,并组织队伍,到苏州一带推销产品。民国初期,长乐积极抵制日货,在县城自发创办起毛巾厂。1915年,长乐天主堂法国传教士组织修女生产抽绣、并带往德国销售,到民国18年,县城已有织布专业的作坊26户,拥有织布机75架,纺织从业人员1100多人。民国35年至解放初期,长乐纺织业已从单纯的织布业发展到纺纱业、染布业以及抽绣、刺绣业。正是因为拥有如此深厚的历史渊源,改革开放以后,长乐的纺织经济迅速发展成为长乐经济的一支生力军,纺织产业也成为长乐的传统支柱产业。综观长乐纺织产业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起始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商品经济开始萌芽,素以擅经商、敢创业而著称的金峰农民成了长乐勇于吃螃蟹的第一人,他们以同村或同族人为主体,以解决劳动力出路为目的,进行集资办厂。1979年初,全市首家纺织企业---金峰凤港针织厂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之后,金峰华阳、凤洋等村的农民也纷纷兴办起类似的纺织企业,不到两年时间,金峰镇就涌现出三千多台的织布机,成为长乐乃至全省民营经济率先起步的地区。至1983年,纺织企业发展到45家,总产值689万元。在这个阶段,由于农民的商品意识和市场的自发引导催生了纺织产业集群的萌芽。发展阶段。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短缺经济、买方市场所蕴藏的巨大的市场潜在需求进一步拓宽了纺织业的利润空间,特别是金峰纺织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产生了极大的示范效应,周边乡镇开始群起效仿,依靠“三缘”(地缘、人缘、亲缘)关系,以“三闲”(闲人、闲资、闲房)“三家”(家庭式作坊、家长式管理、家族式经营)起步,大办纺织企业,在潭头、湖南、松下一带呈现出“处处在筹资,村村在办厂”的热火场面。1984年,全国著名经济学家费孝通教授来长乐考察时,将这种“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纺织企业发展现象称之为“草根工业”。至1988年,纺织企业达到410家,总产值2.14亿元,比1983年增长31倍,平均年递增98%。在这个阶段,由于技术、设备、原料、人才等各种纺织生产要素开始从全国各地向长乐流入,并在金峰华阳、凤洋、松下垄下、潭头等镇村集聚、整合、加工,纺织专业镇和专业村等纺织产业集群的雏形开始出现,并为纺织产业集群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调整阶段。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长乐纺织业充分利用前期完成的资本原始积累,摆脱“姓社”、“姓资”的束缚,借助政策的东风,大胆控索股份制等有效的融资形式扩大规模,形成了长乐纺织业发展的又一黄金时期。这个时期,长乐每年至少有3亿元以上的资金投入发展纺织企业。同时,许多纺织民营企业经过原始积累后,具有了向外投资的扩张需求和能力,开始跳出本乡本土的局限,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通过资本、技术和管理输出向外发展,县内外、省内外联营迅速兴起,比如,长乐市第一家集团公司—福建经纬集团,就是以原六林棉纺厂为基地,通过股份合作,以设立子公司的方式不断向外拓展,目前,已在航城、鹤上、两港工业区等地设立了6家子公司,2004年,集团实现总产值20亿元,成为长乐乃至福州地区最具规模实力的集团公司之一。1995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费孝通教授再次莅临长乐,看到纺织业规模不断壮大,赞誉“草根已长成大树”。至1996年,长乐纺织企业达到696家,其中产值超千万企业达到7家,超亿元企业1家;纺织总产值达15.93亿元,比1991年增长5倍,年均增长40%。提升阶段。2002年以来,随着“回归工程”、“阳光工程”、“暖人心工程”的实施和生态型硬环境、亲商型软环境、平安型美环境和文化型好环境的营造,长乐产业发展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一大批在外创业有成的长乐籍企业家在家乡环境和政策的感召下,开始回乡投资创办纺织上下游项目,原有的纺织企业也抓住市场回暖和环境改善的双重有利时机,实施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仅2002年的技改投资量就超过了前三年的总和,企业规模得到明显壮大,长乐纺织业又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期。同时,在近两、三年优化整合工业园区资源过程中,一批传统纺织专业镇、专业村基础、人才、技术优势开始发挥,吸引一大批同类或配套项目向其聚扰,促进了纺织产业链条的延伸,增强了相关联企业间的配套需求和产业联系。两年来,共引进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纺织类重点项目72项;至2004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达到138家,亿元以上企业达到32家,全行业年创产值148.5亿元,占长乐市工业总产值的49%,预计2005年将创产值近200亿元,提前三年完成预定目标。在这个阶段,由于得到了适应其发展的土壤和气候,同时企业经营者素质也得到明显提升,纺织业呈现出投资规模大、技术装备强、产业关联度高等新特点,真正意义上的纺织产业集群开始成形。长乐纺织业的发展道路艰辛而曲折,在这个过程中,有着深厚“纺织情结”的长乐人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无棉之地”铸“纺织名城”的奇迹。2,长乐纺织产业集群现在的规模与发展情况。经过二十多年的培育和发展,从“草根工业”时代的“三家制”企业到如今拥有庞大的产业集群,长乐纺织的规模和实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长乐赢得了“中国纺织产业基地”的美誉。现已初步形成集纺纱业、化纤业、织造业、印染业、服装业等为一体的纺织体系。目前,长乐纺织业中化纤业、棉纺业、经编业已形成在全国颇具竞争力的规模:长乐是全国三大针织面料重点区域和三个百万纱锭基地之一。长乐的经编产量占全国经编总量的五分之一,化纤产量居福建省第二位。同时,我们还建成了全国为数不多的全面介绍纺织知识的“中国长乐纺织馆”。具体而言:化纤方面,年产50D、75D、FDY、POY及细旦差别化涤纶、锦纶及各种纤维达20万吨,占福建省化纤年总产量的30%。棉纺方面,具备220万纱锭(包括气流纺纱的生产规模),年产涤、腈、粘胶及各类化纤混纺纱线40万吨。经编方面,涌现出了金峰、松下等一批以经编业为特色的经编大镇,以及43家规模以上经编企业,经编花边及女装面料产品占据了广东、浙江、成都、沈阳等全国各大市场并出口欧美、东南亚等国家与地区,拥有“东龙”、“永丰”、“锦艺纺”等全国知名品牌,2004年产值达60亿元。印染方面,拥有华冠印染、联丰染整、翔天染整、新发隆印染等数十家投资达1亿元以上的印染企业,业务已扩大到省内泉州、晋江、石狮等地。服装方面,通过弗瑞佳服饰、仙鹤制衣、康尔达服装、芊护制衣、光大制衣等骨干企业的带动,已拥有高品质、高标准与较高技术工艺的服装生产能力。当然,我们的纺织业同时存在产业链还不够完整、尚未形成循环经济效应,产业研发首创能力弱,企业营销能力弱等缺点。3,政府如何引导纺织产业的发展,采取了哪些举措?回顾长乐纺织的成长之路,我们深切体会到,长乐纺织之所以有今天的辉煌,既是长乐人民“能拼会赢”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各级领导关怀备至的心血结晶。既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春风的洗礼,也得益于我们对产业发展经验的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探索归纳出了以下四条经验:首先,思想解放是加快纺织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在长乐纺织业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有三个比较典型的以思想解放促进产业发展的成功例子。一是1985年,在乡镇企业发展遇到暂时困难,许多农民企业家犹豫不前时,当时的长乐县委、县政府抓住福建省乡镇企业金峰现场会召开的有利契机,作出了“十个允许”、“三个鼓励”、“十个开放”、“三个管理”的决定,鼓励农民以集资、股份合作形式创办企业,促进了以纺织业为主体的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二是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长乐县委、县政府随即召开了重振乡镇企业雄风大会,出台了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28条规定,促进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纺织业迅速走出“低谷”,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三是进入新世纪后,针对以纺织业为主的工业发展乏力的现状,积极转换发展思路,大胆创新,突破阻力,相继制订出台了扶持重点企业发展、设立工业发展基金、重点企业检查报备制、项目审批包办制、企业家绿卡制等一系列制度,着力在内联招商、优化环境、支柱产业培植上下功夫,积极引导长乐籍在外企业家“回归”投资兴业,使长乐纺织业产值在短短两三年内就突破“百亿”大关,创造了“无棉之乡筑纺城”的工业神话。其次,机制灵活是加快纺织业发展的重要举措。长乐纺织业最初是由村民简单集资合股起步的,这种资本的简单联合主要在人缘、血缘的圈子里进行,因此其家族式经营的痕迹十分明显,由于这种合作方式简便、灵活,资本易于掌握和控制,对早期纺织业的发展还是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资本的扩张和产权结构的复杂化,这种简单的股分合作方式弊端日益显现。为理顺企业产权关系,寻求适合的生存发展模式,我们积极引导企业以产权为中心探索灵活多样的股份制合作形式,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中外合资合作型、村干带头联办型、工贸股份联合型、股份联营兼并型、农民出资、集体出地联办型、承包租赁经营型等多种股份合作制模式,培育造就出了经纬集团等一批纺织龙头企业。之后,为适应中国“入世”对纺织业的影响,我们又积极帮助纺织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新了联合兼并、股权融资等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求的多形式资本扩张模式,推动纺织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进化”,使纺织企业规模得到了进一步扩大和夯实。第三,技术创新是加快纺织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长乐纺织业能够从一个无资源依托,自发成长起来的小产业发展到百亿规模的支柱产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技术力量的推动。近两年,我们更是把引导纺织企业实施技术改造作为提升纺织业发展水平的战略举措,鼓励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设备。自2002年以来,纺织业共实施77项重点技改项目,累计投入资金达24.18亿元,引进国外先进设备500多台套,有效加快了纺织技术设备更新换代的步伐,特别是化纤、印染、经编等纺织传统行业设备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技术水准,以目前国际知名的经编设备—卡尔迈耶系列经编设备为例,两年时间,长乐共引进卡尔迈耶经编设备达200多台套,成为德国卡尔迈耶机械设备公司在中国最大的销售基地之一。同时,我们还积极引导纺织企业加强与东华大学、闽江大学等纺织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联系合作,引进纺织先进技术和高层次人才,增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能力,提升纺织业发展水平。2002年以来,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纺织合作项目共30多项,开发新产品达50多种。同时,我们还借助闽台经贸交流与合作的东风,大力推动与台湾纺织业界的合作,引进纳米技术等先进纺织技术,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第四,加强协调是加快纺织业发展的有力手段。建立企业间相互协作和良性竞争的合作关系,是推动区域产业发展的基础。在这方面,我们着力在扶持、培育行业协会上下功夫,力求通过行业协会的自律、协调、联系的职能,保护、引导行业健康发展。2002年以来,我们相继引导成立了棉纺行业协会、化纤行业协会、印染行业协会、服装同业公会等组织,制订同业公约,加强行业自律,规避无序竞争。逐步引导纺织企业加强联系、协作,走出同业相互猜忌、“恶性竞争”的怪圈,在良性竞争的层面上进行合作,实现“多赢”。如,2003年“非典”期间,我们针对棉纺业因纺织品出口受阻出现压价等恶性竞争现象,及时通过行业协会,制定同业价格公约,保护了行业的发展。去年我们又针对化纤产品原料上涨,竞争加剧的状况,引导化纤行业协会协调全市化纤企业统一将产品价格每吨上调200元,有效避免了压价等恶性竞争现象的发生。同时,我们还在纺织业中开展“民主评税、公平税赋”活动,针对经编、棉纺、化纤等行业生产特点,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本着扶持产业发展的原则,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征税方法,虽然税率有所下降,但税收总量反而增加,有效保护了企业生产的积极性。4,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对长乐授牌的情况和意义。3月29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北京授予长乐“基地”称号,杜钰洲会长等领导亲自出席授牌,并对我市纺织业发展提出殷切希望。这既是我市纺织区域品牌推广工作的一个重要进展,对长乐纺织业二十多年创业发展所取得成就的一份褒扬,也是对长乐纺织业未来加快形成区域整体竞争优势、加速接轨国际市场的一种期望。荣获“基地”称号,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它无疑将为新时期的长乐纺织业注入一股强劲的发展动力,对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和提升长乐整体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必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今后我市将紧紧围绕建设纺织强市的目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纺织产业的创新升级,努力使长乐纺织业在现有基础上实现新的跨越与新一轮的可持续发展,做到优势更突出,特色更鲜明,质量更保证,品牌更知著。5,今后长乐纺织将如何发展?当前长乐纺织业发展较快,围绕构建“双百亿纺织城”,纺织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然而从深层次分析和比较来看,我市纺织产业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统产业面临升级的巨大压力,主要表现在:从宏观层面看,纺织产业特别是涤纶系列产品生产企业,受石油、PTA等价格一路攀升影响,使化纤企业在成本上大幅上扬,而其下游的织造、面料等在需求和价格上又难以与成本相较,从而使化纤企业的库存增加、效益下滑,市场风险提高,同时造成上下游产业链之间的正常贸易秩序出现紊乱。从微观层面看,一是层次较低。受传统观念制约,长乐纺织业优势主要集中在棉纺、化纤、经编等层次较低的行业上,利润空间大、附加值高的终端行业—服装业比重太小;二是产业关联度不紧密。产业结构间竞争的多,合作的少,分工的多,协作的少,内部联系不紧密,还未形成真正意识上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产业集群,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外又使产业利润外流。三是技术装备水平不高。虽然近年来长乐纺织业技术装备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但与现代化纺织技术设备高速化、自动化的技术差距较大,近年来人力资源短缺使得这种缺陷更加明显。四是产品结构调整滞后。纺织业应变市场的能力较低,尚未建立“多品种、快交货、高品质”的快速反应机制,产品市场适应性差,开发周期长,无法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来及时调整产品生产,同时在品牌营销、市场带动、融资等方面也存在困难和问题。虽然当前制约长乐纺织业发展的困难较多,但是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机遇大于挑战,前景充满乐观,从宏观层面看,2005年是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后的第一年,虽然石油等原材料仍将保持高价位运行,美、欧等消费大国也将有更多、更高的贸易壁垒及反倾销手段,但综合各方面因素,中国纺织产业整体市场看好,预计我市化纤、纺纱等产业今年下半年将有大幅度回升。从微观层面看,长乐在发展纺织业方面形成了独特的区域发展特色,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具备了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技术、人才、市场、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尤其是我市已经形成的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区域布局,为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延伸推动纺织产业链,着力吸引服装、布料等终端产业的对接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我市经编、棉纺、化纤、印染等四大纺织行业协会已努力发挥自身行业优势,初步形成了行业自身服务和自律的机制,并不断强化与全国纺织院校之间的合作,努力走科技兴企之路,逐步研制开发出适应新形势下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在新形势下,推动长乐纺织产业的升级,政府要做、可以做的事很多。我认为:一要加强引导,集聚发展。在推进纺织产业发展过程中,我们将进一步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更好地推动纺织产业的发展。在规划引导上,我们将根据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依托现有规模以上企业,全面带动中小纺织企业的升级改造。力争今年内,化纤总产量争取达到50万吨,棉纺纱锭达到200万枚,经编业总产值达到60亿元。在政策引导上,我们将针对当前纺织业发展后劲和结构调整问题,继续在重点企业发展、创立品牌、增强出口能力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纺织产业集群竞争力。在行业协会引导上,切实发挥行业协会的服务、自律、维权等作用,积极支持行业协会开展培训、会展、名牌认定、价格协调等工作,以行业自律、产业信息、技术交流、对外协作、招商引资和营销联盟为重点,推进区域内行业协会建设。二要改善环境,服务发展。进一步改善纺织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努力构筑纺织产业发展的服务平台。在研发、培训、信息、物流、检测等方面,全面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充分利用金峰纺织馆的优势,大力推动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积极构建沟通企业与国内外市场的信息网络,把培育专业市场与发展虚拟经营紧密结合起来,优化企业营销手段,大力发展与纺织业相配套的现代物流企业,形成与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相适应的物流圈和供应链,鼓励发展各类与纺织业相关的中介组织机构,建立管理咨询、信用评估、法律服务、检测认证等中介服务体系。我们与中华纺织网合作建设长乐纺织信息港,通过长乐纺织网推动纺织企业的电子化进程,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在人才培训、检测、研发等方面我们也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三要突破瓶颈,推动发展。下阶段,我们将针对纺织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有力措施,突破瓶劲制约,做优做强纺织产业。一方面,突破产业链条瓶颈制约。把壮大纺织产业的着力点放在延伸和健全纺织产业链条上。引导企业通过技术升级、增资裂变等方式促进化纤、棉纺等传统纺织上游行业加快发展。鼓励企业加大先进经编设备引进力度和产品研发力度,提高产品档次和竞争力,巩固纺织中游行业的优势,实现纺织业整体的产业升级。加快服装业的培育力度,落实《扶持服装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大服装业招商力度等措施,推进纺织产业链条向下游延伸、壮大,形成结构合理、环环相扣的纺织产业链。另一方面,突破资金瓶颈制约。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制度,鼓励纺织企业积极参与贷款担保中心,同时,利用纺织业的基础和资金优势,积极引入或发展信用担保、互助担保、商业担保等机构,建立纺织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中介辅助体系。继续通过银企座谈会、金融交流会等形式,密切银企关系,积极向银行推介信用度高、发展前景好的纺织企业,争取金融部门的贷款支持。引导纺织企业增强诚信意识,重信誉、守合同,完善自身财务及资产管理,为改善企业融资环境创造良好的条件。四要创新体制,保障发展。以创新为手段,通过各项体制的健全和完善,进一步保障纺织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积极引导具备一定规模的纺织企业,组建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公司,鼓励发展较好的一批成长型纺织企业通过联合、兼并等方式,实现低成本扩张,并帮助有条件的企业做好上市融资的前期准备工作。充分运用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引导纺织企业建立内部科技开发体系,推动企业搞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制开发,使企业成为技术进步的主体。采取多种形式建立科研生产联合体,推进国内外高新技术在我市纺织业中的嫁接和转化。同时,我们将利用福州理工大学在我市设立纺织专业的有利契机,建立与长乐纺织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体系,为长乐纺织产业发展培养和输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此外,制定户口、子女就学、待遇等有关人才引进的倾斜政策,积极开辟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引进一批纺织行业实用型、业务型的技术人员。
来源: 中国纺织网
相关资讯
- 贝斯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桑建中:以匠心成就一份幸福的事业
- 江苏互帮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任长邦:互帮互助,打造国产莱赛尔民族品牌
- 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织造行业总经理齐志远:让更多年轻人爱上纺织
- 中国现代内衣之父——安莉芳集团创始人郑敏泰
- 真维斯杨勋:自信、坚持,一定会有成绩!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校长俞建勇:希望见证中国纺织科技的强盛
- 贝斯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桑建中:以匠心成就一份幸福的事业
- 山东联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启升:为美好生活创新
- 新年特稿·领军者说 | 新乡白鹭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邵长金:创新引领、数字赋能、绿色转型,谱写白鹭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新年特稿·领军者说|福建省纺织服装行业协会轮值会长陈飞: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交出“福建行动”完美答卷
- 江苏互帮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任长邦:互帮互助,打造国产莱赛尔民族品牌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校长俞建勇:希望见证中国纺织科技的强盛
资讯排行
- 陈大鹏:传承理想与信念 传递责任和使命
- 李强对做好地方金融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 起舞·织梦未来 | 数据看纺织,从限量供应到位居世界之首
- 青岛国际时装周:中国职业装创新研发平台引领潮流,展现职业新风貌与行业前瞻
- 红棉国际时装周|让中国设计师品牌不再“独立”
- 绿色贸易成国际社会关注焦点 中国绿色贸易发展成效明显
- 封面故事|博洋服饰集团:你的创业梦,便是集团的未来
- 2024(第七届)物流与供应链诚信创新大会暨天津(东疆)网络货运平台发展大会在天津召开
- 首届2024北方国际物流和运输技术博览会在济南举行
- 同频国际,2024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纽约)启幕
- 加大培育力度 财政资金精准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 数字赋能“智造”升级 我国工业经济稳中向好
- “真皮标志杯”中国国际皮革裘皮时装设计大赛决赛在海宁成功举行
- “AI+纺织”在行动|智能革新:AI 重塑纺织服装行业的未来
- 2024纺织行业绿色发展劳动竞赛复审结果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