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交易网 您好,欢迎来到纺织交易网TEX86.CN !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信息发布]
您当前位置: 纺织交易网TEX86.CN >> 商业资讯 > 详细信息
“李宁们”输在哪里?如何自救?
相关专题: 资讯频道  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12-11-23
资讯导读: 李宁公司的困境还在继续:在香港的唯一一家分店已结业,CFO等高管继续辞职……李宁如过山车般的遭遇如同放大镜,将中国服装行业的低迷现状暴露无遗。低迷的现状源自中国消费者的快速成长与变化,也反映出本土服装企业商业模式的逐渐落伍。

输在哪里

成功的服装企业,其竞争优势无外乎两种来源:灵魂设计师驱动或消费者洞察驱动。前者以杰尼亚、D&G等设计师品牌为代表;后者以ZARA和优衣库等零售品牌为代表—依托于高效的价值链运营,以精准及时的消费者洞察取胜。

绝大多数中国服装品牌还不具备上述两大要素,而是通过打造所谓“高知名度和高渠道渗透率”获取了过去一二十年的成功。

这种模式将主要商品设计工作交予供应商,自身则专注于在媒体重金投入广告,并大举开拓经销商和门店来取得销售的快速增长。初期,该模式的确节省了设计、开发和自建销售网络的成本,迎合了当时的消费者对“知名度”的单一追求。然而这种发展模式如今却难以为继了。

从消费者层面来说,中国消费者的服装消费观和品位逐渐与国际接轨。国际品牌的大举进入、中国消费者海外旅游的日益普遍、信息化平台的加速传播,使得本土品牌在品牌层面的可操纵空间越来越小。

消费者也不再单纯相信广告等线上营销,而对产品、店面和服务等多方面能否清晰一致地传达品牌个性和定位日渐敏感。这些变化使得本土品牌突然“水土不服”,在与强调设计和个性,而且价格也在不断下探的国际品牌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另一方面,随着宏观经济放缓,长时间积累的商业模式问题也暴露无遗。首先,服装企业普遍面临同店增长放缓的挑战。过去10年,中国主要本土运动服装通过上市等获得了充足的资金,于是以大规模的广告、发展经销商和开店来实现快速扩张。

然而,最近两年运动服装行业整体滑坡,多数公司销售增长接近停滞。除李宁外,361°公司2011年11~12月销售急转直下,第四季度的渠道存货比率上升至4.2倍,新增门店数量也降到有史以来最低;安踏2010年净增门店958家,而2011年仅为229家;匹克的销售额预计为个位数增长,之前准备投资的三处生产基地放缓建设,计划开设700家门店的同时关闭约500家……

其次,库存暴增。李宁公司2012年半年报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公司存货为11.38亿元,存货周转天数从去年同期的72天增至95天。

而服装业及其上游纺织业在内的80家上市公司半年库存合计高达671.66亿元。单看服装行业,包括雅戈尔、红豆股份、际华集团、美邦服饰和森马服饰在内的11家公司的库存均超过了10亿元。

库存问题严重的背后,是本土服装行业发展的顽疾所在:产品同质化严重、品牌优势不明显、可替代性强;产业链过长造成品牌对终端消费者需求把握不足,而产业链终端的需求波动在上游被成倍放大;通过开设新店和压货带来的只是虚假繁荣。

第三,以H&M和ZARA为代表的快时尚经营模式增长迅速。从今年年初开始,国际快时尚品牌加快了占领中国市场的步伐。中国时尚服饰行业中,产销比维持在60%~70%就是很好的水平,而ZARA的产销比则在85%以上,几乎没有库存压力。

想要复制快时尚模式并不容易,快时尚整合平台是一个强大的运作机器,包含从消费者洞察、产品设计、销售和营销、供应链零售管理5个环节。

在消费者洞察阶段,店长拥有更多的决策制定权,门店严格管理进入门店与售出的产品流,可持续不断地追踪客户趋势。

在产品设计环节,品牌会根据现有的面料、纱线和饰物开发新产品,听取店长意见的同时开发多个产品系列。

销售和营销则会紧密地结合设计和生产的工作流程,尽量缩短决策制定时间;建立灵活的供应链和新的供应商关系,同时管理快速时尚供应链和传统供应链。

在最后的零售管理环节,品牌具备更多需要管理的库存“管道”,具备更精准的预测能力和补货模式,同时能够提高门店送货的频率。因为没有经销商等环节,快时尚品牌较低的售价也对本土品牌造成了冲击。

第四,商场渠道重要性逐渐增大。眼下,商场频繁的打折促销活动,对专卖店等渠道造成冲击,也使厂商无法统一零售价。这严重影响了厂商的价格策略和利润率。

最后,中国服装网购占总体服装市场比例将进一步提高,这对传统服装企业造成了很大威胁。

怎样自救

成功的服装企业的商业模式,重点已从过去关注外部市场驱动的初级阶段,转变为基于客户体验为基础,结合竞争对手评估以及自己能力/成本进行综合判断的商业模式竞争阶段。

纵观相对成功的品牌,它们的共同之处就是:充分利用差异化战略因素进行竞争。

具体来说,首先,服装企业要从冗长的产业链(品牌商-加盟商-经销商-消费者)中解放出来,打通产业链,增加并保持适当的直营比例,实现虚拟库存管理模式。

其次,转变过去对消费者了解不足的状况,逐步明了消费者细分和价值诉求。

再次,转变产品“一盘货”格局,提供为不同客户群设计的不同产品,在明确了解消费者细分市场的前提下,为目标客户群设计有差异化的产品。和竞品形成差异化竞争,尽量降低受行业高库存水平的负面影响。

最后,引入先进的零售管理,用相同工具管理批发业务,利用科学的,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的工具来制定订货和补货的策略。

在直营店体系内完善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机制,在系统内实现商品的调货。逐渐把VMI模式推广到加盟商和经销商的体系中。

值得一提的是,服装企业也可以从期货制经营方式中汲取灵感,转入现货期货混合经营的方式来管理库存问题。

以奢侈品行业为例,基于对品类组合的需求,对供应链和产品系列进行细分,从而增加供货广度与深度,提升客流、每季店访次数、销售次数和平均销售额,缺货情形将由不规律转为可控。

当然,服装企业的“自救”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制定合理的增长目标。目前来看,服装消费可能会长时间进入低增长期,渠道的渗透已经到一定限度,企业需要更理性地预测未来的增长目标。

来源: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我要申请开通成为会员
本文标签: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0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