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交易网 您好,欢迎来到纺织交易网TEX86.CN !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信息发布]
您当前位置: 纺织交易网TEX86.CN >> 商业资讯 > 详细信息
中国外贸应避免“路径依赖”
相关专题: 资讯频道  外贸频道 发布时间:2012-11-05
资讯导读:“路径依赖”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类似于惯性,指人和事物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在经济领域,“路径依赖”现象也很普遍。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GDP年均增长9.4%,进出口年均增长16.1%,2008年金融危机后,这一势头发生改变,GDP减速,进出口增幅降至10%以下,虽然这一调整是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但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低速增长也是对中国外贸的一种自动防护,因为小幅波动、低速增长更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可以使中国外贸不断的自我完善,不断地集聚动能,实现持续、稳定、

“路径依赖”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类似于惯性,指人和事物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在经济领域,“路径依赖”现象也很普遍。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GDP年均增长9.4%,进出口年均增长16.1%,2008年金融危机后,这一势头发生改变,GDP减速,进出口增幅降至10%以下,虽然这一调整是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但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低速增长也是对中国外贸的一种自动防护,因为小幅波动、低速增长更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可以使中国外贸不断的自我完善,不断地集聚动能,实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遗憾的是,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企业层面,很多人还看不到市场这种自我修复、自我调节的规律,仍在等待外需市场的恢复,冀望实现曾经的高增长,这就患了“路径依赖”症,其结果很可能导致中国外贸错失自我修复和调整的战略机遇期,当世界经济调整完毕,进入复苏和再增长轨道后,中国的外贸依然是随国际市场起舞,既没有新优势,也没有综合竞争力。要避免这一现象,中国外贸需放弃二种依赖,加快实现三个转变和三个突破,从政府到企业都要充分认识现阶段是中国外贸的自我修复和调整期,政策和企业布局都需要顺应这一形势,力争在这一时期,培育和形成中国外贸的新竞争优势。

首先,应放弃对传统比较优势的依赖。成本、汇率是推动我国对外贸易高增长的主要因素,从当前的形势来看,劳动力、原材料成本上升、人民币汇率升值都对中国对外贸易增长形成了压力,企业平均薪酬上涨10%-20%,许多企业的综合成本已上升40%,而人民币升值更成为外贸企业的困扰,自2005年7月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累计升值了30%以上,等于缩减了出口企业30%的利润空间,调查显示,90%以上的企业反映企业利润率下降,平均下降幅度为10%~15%。因此,需充分认识支撑我国外贸高速增长的传统优势已有所减弱,依靠传统成本优势发展的加工贸易、量能扩张模式等都需要加快调整与转型。

其次,应放弃对传统市场消费需求的依赖。中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为欧美日,这三大市场占中国外贸的份额达到42.1%,中国曾经的高速增长也是受惠于这三大市场的高消费模式。然而,金融危机以来,欧美金融体系的矛盾和问题逐渐爆发,曾经采行的靠货币政策刺激消费和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尽管美国仍在推行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欧洲和日本也随之实行宽松货币政策,但这只是在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因为这是金融危机期间唯一可以避免出现经济大衰退的办法,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欧美国家也已经开始反思其经济发展理念,并在开始逐渐调整曾经的高消费、高福利政策,即使经济复苏后,外需市场也很难恢复到金融危机之前的规模。中国外贸需要积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在巩固欧、美、日等传统市场的同时,着力扩大与新兴经济体、发展中国家等新兴市场的贸易规模。

放弃路径依赖,就是指中国对外贸易要尊重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要力争做到“三个转变”,即推动对外贸易由政府主导为主向市场和政府共同发挥作用转变;由量能扩张型发展模式向质量效应型发展模式转变;由依靠传统成本优势向培育综合要素优势转变。尤其在三个方面要尽可能实现一些突破,一是将对数据和数量的考核转向对质量和能力的考核;二是制定与建设创新性国家相适应的进出口战略;三是形成贸易与产业相协调的对外贸易政策体系。若能实现这“三个转变”和“三个突破”,中国对外贸易就能以“三变”应万变,不管国际市场如何变化,拥有符合市场需求、顺应时代发展、重质量、守信用的中国对外贸易一定可以在国际市场获得更加稳健、持续、长足的发展。

来源: 好买基金网

我要申请开通成为会员
本文标签: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0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