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迪芬内衣秀。

NE·TIGER时尚服装秀。
本报讯 2013春夏中国国际时装周24日在北京拉开帷幕,本次时装周将持续到11月3日,共计10天。
本次时装周期间将有女装、男装、婚纱礼服及鞋类等50个服装、服饰品牌以及相关时尚机构参加发布,51位国内外设计师将围绕女装、男装、婚纱礼服以及鞋类产品举行44台专场时装发布,另外还有150多位设计新秀参加专项设计大赛总决赛。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李当岐说:“此次把时装专场和专项大赛发布融为一体。专项发布实际上是明年春夏季的流行趋势发布,而专项大赛则是为设计师人才队伍储备后备力量,这也是中国国际时装周与其他国家时装周不同的地方。”
25日,作为时装周首秀的NE·TIGER发布了主题为“华·宋”的2013春夏高级定制华服,延续了其“贯通古今融汇中西”的品牌精神,将宋代淡雅高贵、简练婉约的服饰文化与轻盈通透、色彩柔和的2013年国际流行趋势精妙融合,在将观众带入琴音禅境的同时也引领着国服文化的新时尚。
从NE·TIGER品牌董事长张志峰对中国奢侈品路线的坚持来看,其目标已经略显端倪。中国市场的巨大消费潜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跃跃欲试。打造中国人自己的奢侈品品牌除了时间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品牌文化根基的塑造与传播,奢侈品应该是一种文化的销售行为,而不仅是商品。
当晚,欧迪芬内衣设计大赛,以方寸之间的设计体现时尚魅力。来自河北科技大学的李曦贺以其作品“虞美人”获得金奖和市场潜力奖。这是欧迪芬国际集团第八次牵手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对引领中国内衣设计方向的探索。大赛以绿色与环保贯穿始终。
从今年的赛事来看,另一大亮点是2011年大赛获奖作品的延展系列作品同时在T台上展示。欧迪芬集团董事长王文宗介绍说,去年比赛结束后,欧迪芬国际集团从获奖选手中选取三位优秀选手到集团实习,通过设计师的指导和培养,这些选手对内衣设计的认识得到了全面提高。同时,欧迪芬设计师还指导选手将以前的作品进行改进完善,并在今年的大赛期间进行展示。
据了解,今年时装周的另外一大特点是把时装向文化领域扩展。此次时装周除了动态发布会外,还专门为纪念中国国际时装周创办15周年举办摄影展和时装画展览。
来源: 亚洲纺织联盟
相关资讯
-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2025年,中国经济这么干
- 兰精携高附加值产品创新方案亮相2025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纺织服装周刊
- 兰精携高附加值产品创新方案亮相2025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纺织服装周刊
- 参展效果好、采购有实效,第十五届柯桥窗帘展完美交卷!
- 「经纬之外」当游牧美学的雲甲织进CHIC(春季)展
- 山东协会轮值会长会议举行,筹谋协同创新再发展
- 安徽服装第一村:改变传统生产模式,孙村焕新发展面貌
- 起跑“开季节”,广州诚大时装广场引领原创快时尚
- 跃迁之春谱写纺织新篇,2025中国纺联春季联展璀璨启幕
- 乐古古纺织:让真丝面料与时代共舞
- 新春不打烊,纺织集群冲刺开门红
- 筑梦甲子、继往开来,中国纺织信息中心迎来60周年
资讯排行
- 我是纺织人·科技特辑丨孙以泽:国家需求是科技创新指挥棒
- 岁末年初,盘点纺织行业数实融合最新进展-纺织服装周刊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涵养新质生产力,服务高质量发展-纺织服装周刊
- 中国现代内衣之父——安莉芳集团创始人郑敏泰
- 2024年我国纺织行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 BRICS+金砖国家时尚峰会加强全球时尚联系
- 衣承华韵,古今辉映于时尚舞台——访绍兴禄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设计总监陈星颖
-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2025年,中国经济这么干
- 实力“圈粉”,尽展产业新风貌!山东聊城展团首次亮相2025yarnexpo春夏纱线展
- 「经纬之外」当游牧美学的雲甲织进CHIC(春季)展
- 全面提升市场形象,中国轻纺城开启管理专项行动
- 科技感十足!我国登月服“望宇”名称确定,与“飞天”舱外服遥相呼应
- 起跑“开季节”,广州诚大时装广场引领原创快时尚
- BRICS+金砖国家时尚峰会加强全球时尚联系
- 筑梦甲子、继往开来,中国纺织信息中心迎来60周年
视觉焦点
-
实力“圈粉”,尽展产业新风貌!山东聊城展团首次亮相2025yarnexpo春夏纱线展
-
衣承华韵,古今辉映于时尚舞台——访绍兴禄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设计总监陈星颖
-
BRICS+金砖国家时尚峰会加强全球时尚联系
-
全国高职院校首批服装3D数字化设计技能等级证书出炉-纺织服装周刊
-
大金 UNIDYNE 创新开放日:融合共创,推动绿色防水新潮流
-
参展效果好、采购有实效,第十五届柯桥窗帘展完美交卷!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涵养新质生产力,服务高质量发展-纺织服装周刊
-
全国高职院校首批服装3D数字化设计技能等级证书出炉
-
崔忠付出席“星级数字化仓库与数字供应链平台金融服务中国行——太原站”座谈会
-
我是纺织人·科技特辑丨孙以泽:国家需求是科技创新指挥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