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纽约期棉反弹,7月涨234点,收于73.89美分,而12月上涨193点,收于72.28美分。
7月合约在周一跌至66.10美分新低之后,抛售能量终于开始减弱,买方杀入市场。上周,我们谈到近期棉花市场暴跌背后的驱动者,在4月23日到6月4日,价格下跌超过26美分。本周初,当即月合约的交易价格降至65美分附近时,大部分负面影响开始消失,短线能量逆转,翘头上行。看来,好像很多市场参与者都在这个时候经历了一种情绪变化,卖盘有限,市场在真空中上涨。
一旦棉花交易价格降至65美分左右,种植者不再热衷于套期保值或者抛售他们的棉花,在许多情况下,65美分代表种棉花保本水平或者低于种植成本。尤其是美国的种植者将在市场跌至这些最低价格时,退出市场,相反,他们可能以52美分将棉花放入政府贷款计划,等待时间。如果美国棉花被锁定一段时间,那么,可能消除市场的压力。在今年世界其它地区产生440万包多余数量之后,美国农业部现在预测,2012/13年美国之外的棉花产量减少680万包。因此,如果美国棉花“硬性进入”贷款计划的话,那么,大家预期的巨大产量压力则不太可能成为现实,至少,在低迷的价格水平,巨大压力不会成为现实。
虽然上周末和本周一,棉商和国内人士依然完成更多恐慌驱动的看跌期权策略,破坏了控制局面,但他们的做法似乎最终自生自灭。根据最新的CFTC报告,在猛增两周之后,贸易多头显示小幅度减少,防御的迫切性似乎减少很多。
短线投机者和图表派棉商们(主要根据技术指标做出决策),他们在本轮看跌走势中做得非常成功,一旦他们确认短线趋势逆转,他们就就快速获利回吐。这又减少了抛售来源。
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是预期宏观面将发生转变,因为,在更加自信新一轮刺激可能指日可待之后,基金经理们再次将开关转到“风险开启”位置。虽然美联储至今只是在卖弄嘴皮子,但中国降息25个基点,足以给部分对冲基金壮胆,让他们回到更加有风险的资产中。
棉花显然是受益于外部市场的一轮购买潮,本周,股市和商品大幅反弹。粮食作物尤其强劲,11月大豆收于13.39美元/蒲式耳,自上周四涨70美分,此前,美国农业部报告显示,对中国销售持续强劲。现在越来越明显,中国欢迎每一个逢低买入更多粮食的机会。正如我们几周前所说,我们认为,粮食需求是未来最大的关注点之一。与7-8年前不同,当时美国不知道如何处理剩余的粮食和油籽库存,我们现在的情况是,需求很容易消化世界生产的任何粮食规模。在这样的情况下,棉花不可能与传统的粮食价格比率相差太远,而不但心种植面积大幅减少。以大豆为例,目前与棉花的比率已经超过18比1,相比之下,通常的比率大约是11比1。
上周美国棉花出口销售保持了体面的进度,本年度净销售为136,100标准出口包,2012/13年交货销售69,700包。两周销售总量超过500,000包,出口大约630,000包。出口数量给人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有助于缓解撤约的忧虑。今年总销售量现在一共大约1260万统计包,其中,到目前为止,已经出口990万包。
虽然出口销售相当有建设性,但本周德克萨斯西部下了充足的雨水,而且降水面积很大,这一事实显然对于市场是利空消息。一些电台报道,降水量超过5英寸,该地区棉花初期长势为近几年最好之一。整个棉花种植带情况都很好,因此,可以预期,美国农业部将在下次报告中上调产量预估,因为放弃面积可能减少,而单产可能高于平均水平。
那么,我们该何去何从?上周我们预测市场交易区间将在65-78美分,现在我们仍然坚持这种观点。市场在周一试探了这一区间的低端之后,开始大幅反弹,7月合约又见到空头回补,这可能推动市场攀升至70美分高端。然而,种植者不愿意在60美分中端抛售或者套期保值他们的棉花,他们很可能在60美分中端寻找额外保护。我们认为,市场最终会撞上一面抛售墙,它应该制止目前市场轨迹上的势头。因此我们认为,当前的市场走强是一个抛售机会。
资讯排行
- 向“新”引领 进阶价值高地 ——2024中国时尚大会在海宁盛大举办
- 新质科技掀牛仔“绿”潮,行业首创靛蓝回用系统震撼发布
- 困难时刻如何破局?纺织机械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讲的都是干货!
- 2024纺织行业绿色发展劳动竞赛复审结果公示
- 青岛国际时装周:中国职业装创新研发平台引领潮流,展现职业新风貌与行业前瞻
- 张国清:扎实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 2024河南时尚周开幕,叫响全民时尚季
- 李强总理在新疆调研,走访昌吉溢达纺织等企业了解情况
- 北纬40度再现百强海城新质崛起,数智服尚续写霓裳西柳电商传奇
- 同频国际,2024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纽约)启幕
- 绿色贸易成国际社会关注焦点 中国绿色贸易发展成效明显
- 中国已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 打赢“生存战”,看日本纺企如何上演合纵连横
- 加大培育力度 财政资金精准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