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东部缫丝企业向西部大量转移,位于中国西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最新统计,当地持证生产的缫丝企业达79家,缫丝生产规模达29.3万绪,成为中国缫丝生产规模最大的省区之一,意味着中国“东丝西移”战略已基本成型。但目前“东绸西移”尚面临诸多困难。
随着江浙沿海一带土地和人工成本不断上涨,从“十一五”开始,中国开始实施“东桑西移”工程,逐步将蚕茧主产区从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始逐步承接这一产业,至2005年,当地蚕茧产量位居中国首位,成为中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
此后,东部缫丝企业不断西移,2010年广西生丝产量达到历史新高,为1.82万吨,首次跃居全国第一,全年售茧收入、茧丝加工产值、资源开发利用总产值超过150亿元。2012年,广西持证生产的缫丝企业达79家,缫丝生产规模达29.3万绪。
“到目前为止,广西缫丝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生产设备,在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东丝西移’战略可以说已基本成型。”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与信息化委员会轻纺工业处工程师梁维佳说。
然而,作为全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广西拥有的已投产织绸企业不超过10家,印染几乎是空白,没有成熟的贸易平台,加工贸易方式简单,织绸业仅是起步阶段。织绸企业的转移是发展下游产业的关键环节,目前却面临多重困难。
“最大的困难是土地等配套服务,跟不上产业发展步伐,桑蚕产业发展太快,而政府部门提供的土地资源无法满足生产的需要,这便形成了矛盾。”宜州市桑蚕办主任韦杰说。宜州市是中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县(市),业内素有“世界桑蚕看中国,中国桑蚕看广西,广西桑蚕看宜州”的说法。
广西茧丝绸行业协会会长兰树思说,织绸企业与印染企业在“西移”中相互掣肘,也是目前较大的困境之一。
兰树思说,江浙一带许多织绸企业都试图“西移”,然而,考虑到转移后需将绸缎运回江浙一带印染,将极大增加企业成本,因此没有印染企业的进入,织绸企业往往畏葸不前;但一旦印染企业进驻,又容易面临绸缎量少、“吃不饱”的境况,形成两相掣肘的态势,当前“东绸西移”必须依靠优惠政策对前期转移的织绸和印染企业进行扶持,以培养产业集群。
业内人士称,目前是中国“东绸西移”的关键时期,当前的政策引导将对后期产业发展形成较大影响。
相关资讯
- 2024纺织行业绿色发展劳动竞赛复审结果公示
-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 工信部印发2024年度国家工业节能诊断服务任务,并发布《纺织行业节能诊断服务指南》
- 陈大鹏:传承理想与信念 传递责任和使命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以开放开源汇时尚大美,以新质新力开锦绣新篇
- 李强总理在新疆调研,走访昌吉溢达纺织等企业了解情况
- 李强对做好地方金融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 2024(第七届)物流与供应链诚信创新大会暨天津(东疆)网络货运平台发展大会在天津召开
- 中国已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 奋进新时代 共建大枢纽 2024年西安市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会召开
- 中国(合肥)服装原创设计基地开街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稳中求进谋发展,固本兴新创未来
资讯排行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强基固本立业,守正创新开局
- 时尚产业流通转型升级路怎么走?无锡这场圆桌会议带来实用指南
- “蕾”绽纺城·“丝”语全球|亚捷花边:探寻花边里的大世界
-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以开放开源汇时尚大美,以新质新力开锦绣新篇
- 困难时刻如何破局?纺织机械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讲的都是干货!
- 波兰之旅,开启中波纺织服装合作新篇章
- 加大培育力度 财政资金精准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 封面故事|博洋服饰集团:你的创业梦,便是集团的未来
- 首届2024北方国际物流和运输技术博览会在济南举行
- 工信部印发2024年度国家工业节能诊断服务任务,并发布《纺织行业节能诊断服务指南》
- 广州白马:五星级商品交易市场的领跑之道
- “AI+纺织”在行动|智能革新:AI 重塑纺织服装行业的未来
- 为兴城,打造更有活力的泳装产业新生态!
- 绿色贸易成国际社会关注焦点 中国绿色贸易发展成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