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劳动成本的上升,目前国内纺织企业的利润只有2%,棉纺业则更为突出,70%企业的利润率在0.7%以下,比银行利息还低。棉花虽然是国家规定收购价,但考虑到企业的承受力,对棉花的提价也只是微调,“种棉不如种粮划算”,一些棉农开始弃棉种粮。
利润比银行利息还低
“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企业目前的利润只有2%。”从事纺织业生产的浙江富润控股集团一位负责人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当前,中国已经成为出口产品受到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而纺织企业首当其冲。
2011年,中国服装企业逾10万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4万家,中小企业约占企业总数的90%。中国纺织企业是“中国制造”的重要载体,深受外部市场影响。由于经济低迷,欧美国家在加强实业的同时,也开始谨慎选择中国的代加工企业,中国不少纺织企业陷入停产甚至倒闭状态。2011年,江浙一带有超过三成的纺织服装企业倒闭歇业。而广州东莞、浙江温州等国内纺织服装大市倒闭潮则更为严重。
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最新对外公布的消息,去年我国纺织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呈现放缓势头,出口数量和行业利润增幅下滑尤为突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全年实现利润2956.42亿元,同比增长25.94%,比一季度增速回落27.6个百分点。目前,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开工率在80%以上,珠三角一些产业集群的开工率仅40%左右。
“从去年到今年以来,整个棉纺织行业受到国际形势以及用工紧张的影响非常困难,70%企业利润率在0.7%以下,比银行利息还低。”湖北省孝棉实业集团有关负责人告诉中国商报记者。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鄂尔多斯羊绒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林祥更是提出,“中国的纺织业已经到了该出手相救的地步了,否则就会倒闭。”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纺织行业如此困境呢?
“人工成本不断增加。”王林祥说,“在柬埔寨,工资才20多美元,也就100多元人民币,在我们这里,工资达到了3000元,而且还得交纳各类保险,企业已经不堪重负。”
柬埔寨、越南等一些东南亚国家的纺织品已经大量抢占了中国原有的市场。自2011年年中开始,制造业便发生突变,行业几乎遭受致命打击,纺织业尤甚。以出口为主的纺织业,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严重下滑,加之国内劳动力成本逐渐加大。纺织产业,尤其是技术含量比较低的鞋、帽、玩具等产业相继转移到东南亚、东欧(如保加利亚、波兰)等新兴的劳动力廉价市场,中国劳动力优势备受冲击。
“越南、印度等地的劳动力更加低廉,我们的产品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济南元首针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任泉远告诉记者。公司为稳住员工去年已提高工资20%。
最新海关统计数据也显示了纺织业的海外市场被侵吞的现实。数据显示,2012年1月,纺织品服装出口215.2亿美元,下降0.5%。其中纺织品出口76.8亿美元,下降6.8%。
在多重压力之下,目前不但相当比例的国际订单开始向东南亚国家转移,国内不少大型纺织服装企业也出现了到东南亚办厂的趋向。
“我们不是没有竞争力,只是因为人家的棉花便宜,才不得不搬出去。”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说。不久前他们到东南亚专门看了一下,现况让人担忧。
另外一个坏消息是,3月5日,印度工商部发布棉花出口禁令,决定从即日起禁止印度棉花出口。目前,印度是我国棉花第二大进口国,如果禁令严格实施将对国内纺织企业产生较大影响。近年来印度已成为中国等纺织品出口大国在国际市场中的对手,尤其是在低端纺织品方面,印度依靠低廉的原料成本与劳动力成本优势,不断蚕食中国的国际市场份额。印度此举也是为了提高终端纺织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但对于我国纺织企业来说就是不小的打击。
另外,税负过重也是纺织业当前面临困境的原因之一。
内蒙古鄂尔多斯羊绒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林祥多次呼吁:“企业税负太重了!”
纺织业生存困难,棉纺业则尤为突出。
“作为人大代表,我已经就棉花问题提了五次议案了。”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孝棉实业集团董事长孙应安说。他所提的棉花采购加工增值税的“高征低扣”,是全行业多年来持续呼吁的话题,但至今仍然收效甚微。
棉花是棉纺织加工企业的主要原料,占总生产成本的70%以上。长期以来,棉纺织企业棉花购进抵扣税率为13%,而棉纺织产品增值税销项税率为17%,差额税费一直由企业自行承担,这就意味着即使不增值,棉纺织产品也要承担4%的税负,这对利润本就十分微薄的纺织企业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影响到棉花生产
纺织业的不景气已波及到棉花的生产,棉农种棉的热情受到影响。
棉花虽是国家规定收购价,由于纺织行业不景气,考虑到纺织企业的承受能力,国家对棉花的提价也只能是微调。
为保护农民种植棉花的积极性,3月1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制定了《2012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标准级皮棉到库价格每吨2.04万元,相比上一年度每吨提高了600元。
这次提价,发改委做了很大努力,但对于广大棉农来说却是杯水车薪。
“每吨提高600元,大约每公斤籽棉提高0.2元,每亩地增加收入也就50元左右,相比种粮食还是要低很多。”山东德州一位棉农告诉中国商报记者。“这个价虽然不赔钱,但也赚不着钱。粮食价格越来越高,人工成本越来越贵,如果一直是这个价,那还不如种小麦,自己外出打工更划算些。”
“正是由于收益相对偏低,一些农民开始放弃种棉,转种粮食作物。”山东省德州市棉花协会副秘书长马俊凯告诉记者。前几年德州市的棉花种植面积达到200多万亩,但去年已减少至160多万亩。从今年小麦播种情况看,德州地区的棉花种植面积还要下降25%,减至约120万亩左右。
德州是这样,全国情况也不容乐观。中国棉花协会的调查显示,近40%的棉农准备在2012年减少棉花种植面积,40%的棉农打算维持上一年度的棉花种植面积,另外一些农民打算增加种植面积,同时还有一些农民仍在考虑2012年的种植面积。根据加权平均,2012年全国农民种植面积意向平均减少10.5%。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近日对中国16个省市自治区120个定点县、2962个定点农户的调查显示,2012年棉花种植面积可能减少6.1%。
不同机构的调查数据虽有差异,但2012年棉花种植面积减少是不争的事实。为此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曾经建议将临时收储价格上调5%,按去年1.98万吨的价格测算,即每吨提高990元。而实际上只提高了600元。
这次棉花收储价格的提高幅度远低于棉花研究所的建议,显然是受到了纺织业未来行情不太乐观的影响。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产业部主任谢方明指出,国内方面,2012年企业招工难问题持续,由于订单少、用工荒,目前企业开工率也很低。而纺织服装零售额增速疲软,可能受基数较大的拖累。
而国际方面,出口欧洲将会继续“败走麦城”,“因纺织服装生产周期比较长,这一颓势可能延续到2013年。”谢方明说,“欧盟国家中,除英国情况稍好之外,其他国家形势都很严峻。在近期的法国TXETWORLD展(法国国际面料展)、PV展(巴黎第一视觉顶级面料展)上,参展观众大幅缩减,印证了全球纺织业的不景气。”
危机如何化解
纺织业未来出路在哪儿?
“我希望能从减轻企业税负方面拯救纺织行业,”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赵林中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就如何为企业减负问题,赵林中提出了三项措施:第一,将棉花进项抵扣由13%提高到17%;第二,对纺织行业的人工工资在计征增值税时允许扣除;第三,允许纺织行业的研发投入、品牌营销费用列入增值税进项税抵扣范围,或对部分优势创新企业和品牌企业实行增值税“即征即返”。
湖北省孝棉实业集团董事长孙应安更是认为,目前减税的条件已经很成熟了。他说:“我们国家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国力已经增强了,去年税收已经过10万亿元,与其由国家转移支付,还不如直接给这个行业减负,让这个行业自身能够有发展。另外,要提高居民以及产业工人的收入,不如直接扶持这个产业,让这个产业自身能够解决工人的问题。”
对于纺织业不景气波及到棉花安生的问题。“从长期来看为兼顾纺织业和棉农的利益,应该加大对棉农的财政支持补贴力度,建立"棉花目标价格补贴制度",不能靠提高棉价来单方面保护棉农利益,目前的市场形势,纺织业难以消化高棉价。”国家发改委经济贸易司副司长马占平表示。
外援或许远水不解近渴,那么,纺织企业应该如何自救呢?
“外部环境恶劣对纺织业来说是坏事,但也是好事。”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曾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市场机制是最好的出路,企业升级转型不是号召出来的,是在竞争激烈环境下、在经济周期调整压力下,使得企业必须要走升级转型道路。”
如果外需一直旺盛下去,企业都愿意重复简单加工而不愿意花大力气进行技术改造、产业升级,自发改革很难实现。山东是纺织大省,2008年以前由于出口形势好,资金环境宽松,山东省很多企业都在扩张规模,现在情况是差不多1/3都停产,这就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更是进一步指出了纺织企业应如何转型的路子。“中国的纺织企业必须尽快转型,走高端产品路线,以较高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来摆脱过去依靠低廉劳动力发展的模式。”孙瑞哲告诉中国商报记者。
正确理解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的发展趋势和客观规律,对于指导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球纺织服装企业的分工日益专业化,这种趋势进一步压缩着中国国内纺织服装企业的利润空间,只有实现从产品生产商到采购商、服务商的转变,一站式服务才能把握供应链的主流,获得更大利润。
孙瑞哲强调:“加强供应链的管理,构筑一个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纺织服装供应链,这是促进中国纺织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也是促进纺织产业振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自主品牌建设,增强产业竞争力,推进纺织工业由大到强的有力保障。”
相关资讯
- 《繁花》无尽,再现母亲工业的光荣与梦想
- 《繁花》无尽,再现母亲工业的光荣与梦想
- 时尚创意进市场,论坛、走秀、静态展轮番上演
- 砥砺前行谋新篇 《2021-2022年新疆棉纺织行业社会责任报告》正式发布
- 13部门发文促进家居消费,家纺行业聚焦“大家居”生态体系
- 世界级家纺集群怎么建?中国纺联调研滨州深谋划
- 青年失业率20.4%怎么破?纺织等制造业“稳就业”能力不可撼动
- 2022总量规模下滑明显,纺织专业市场流通和地区布局将迎新变化
- 心系国防爱国拥军,友谊国际集团为强军建功立业
- 200件传统民族服饰及时尚服饰亮相恭王府博物馆,中华民族服饰艺术展览隆重开幕
- 世贸组织成员希望部长级会议就重要议题达成一致
- 商务部召开全国商务系统统筹疫情防控和消费促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资讯排行
- 陈大鹏:传承理想与信念 传递责任和使命
- 纺织服装企业走出去!极具吸引力的非洲投资目的地——埃及
- 畅通外循环,越南采购团走进中国轻纺城市场
- 贝斯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桑建中:以匠心成就一份幸福的事业
- “AI+纺织”在行动|智能革新:AI 重塑纺织服装行业的未来
- 中产协与欧洲非织造布协会在布鲁塞尔会晤并签署合作协议
- “真皮标志杯”中国国际皮革裘皮时装设计大赛决赛在海宁成功举行
- 全国39个铁路物流中心全部挂牌成立
- 江苏互帮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任长邦:互帮互助,打造国产莱赛尔民族品牌
- 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漆颖斌:历久弥新,“生生”不息
- 2024(第七届)物流与供应链诚信创新大会暨天津(东疆)网络货运平台发展大会在天津召开
- 第八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将于11月在海宁许村举办
- 李强总理在新疆调研,走访昌吉溢达纺织等企业了解情况
- 加大培育力度 财政资金精准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 青岛国际时装周:中国职业装创新研发平台引领潮流,展现职业新风貌与行业前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