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交易网 您好,欢迎来到纺织交易网TEX86.CN !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信息发布]
您当前位置: 纺织交易网TEX86.CN >> 商业资讯 > 详细信息
安徽:纺织服装业转型升级之路
相关专题: 资讯频道  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11-12-09
资讯导读:12月9日讯 我省纺织服装业的发展模式是建立在产业转移的基础上,具有后发优势。过去,安徽人都是出去给别人打工的,还提供原材料,带动

12月9日讯 我省纺织服装业的发展模式是建立在产业转移的基础上,具有后发优势。过去,安徽人都是出去给别人打工的,还提供原材料,带动了江浙沪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不少在外务工人员、特别是在一些大企业里面做中高级管理的人才,他们积累了一些技术、资金、行业基础,然后从沿海地区回家乡创业。目前他们虽然都是在做外贸加工,但是其中大多数人都注册了一至两个服装品牌,正等待机会和平台来培育。在外务工人员的回乡创业,已成为安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目前,外来加工占安徽纺织服装产业的90%,都是以贴牌加工为主,本土品牌占的市场份额不超过3%。所以,安徽在做加工的同时,还必须做本土品牌。承接产业转移所带来的机遇无疑给皖江地区的经济装上了“马达”,更带活了全盘的发展,促进了区域市场的调整。尽管有很多企业转移过来,但很多都只是生产加工环节的转移,并不是安徽的本土品牌。所以,安徽要力推本土品牌。现在,安徽要总结过去产业转移的经验,结合安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重新部署下一步的承接转移工作。

“其实,早在2006年,我省就已经做好了产业转移的前期引导工作。”省服装商会秘书长叶梁介绍,“就在这一年,合肥瑶海区、长丰县开辟服装产业园,容纳来自海内外的服装企业。沿海地区以加工业占主体的地方,要进行提升和转型就必然要转移,但是他们不可能直接转移到陕西青海这些地方去,要一步一步地就近转移,就得到我们安徽来。”现在我省紧扣“产业承接转移”的主题,根据区域特性制定科学合理的承接计划,南方以芜湖繁昌县孙村为先锋,扛起“安徽服装第一镇”的大旗,北方将以亳州蒙城县为后盾,打造“皖北服装加工基地”。南北积极互动,优势互补,共同下好“产业承接转移”这盘大棋。

安徽承接产业转移有自己的一套思路和“规矩”,形成了三大特点:一有门槛,二有布局,三有配套。叶梁为我们描述出安徽承接转移的一条清晰脉络。

首先,对转移过来的企业设置一定的门槛。比如在“安徽服装第一镇”的孙村,据称5000万规模以下的企业已基本不引进,因为他们已经具备一定基础了,再引进小的加工企业对产业提升没有多大意义。

其次,安徽对承接过来的企业在全省区域内优化布局、分工合作,形成“一点、一线、一大片”有序发展的格局。“一点”是指以打造皖北制造基地为新的增长极。“十二五”期间,我省将把皖北地区作为中国重要的制造基地来打造,在皖北地区打造一到三个大型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就是以加工制造为主体、承接长三角转移的一个大加工区。充分利用北部的资源、原材料、劳动力优势,形成整合力量,从而推动整个安徽服装产业发展。“一线”即指“八百里皖江城市带”。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共7大板块,纺织服装是其中一大板块。“一大片”是指引导和鼓励中小型粗加工企业下到各个县级城市。

第三,大力完善产业链配套和产业集群建设。行业内普遍认为,光几家企业是活不了的,必须要形成一个产业集群,形成配套产业链,才能活下去。比如孙村镇就将兴建一家面辅料市场,解决产业转移企业的后顾之忧,以后足不出户就能采购到所需的面辅料,大大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我要申请开通成为会员
本文标签: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0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