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交易网 您好,欢迎来到纺织交易网TEX86.CN !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信息发布]
您当前位置: 纺织交易网TEX86.CN >> 商业资讯 > 详细信息
大连服装产业正发生转变
相关专题: 资讯频道  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11-09-22
资讯导读:金色的九月是收获的季节。在北方明珠大连,一场服装界的盛宴大连国际服装节拉开大幕,这是大连服装界辛勤耕耘之后,一年一度收获的日子


金色的九月是收获的季节。在北方明珠大连,一场服装界的盛宴——大连国际服装节拉开大幕,这是大连服装界辛勤耕耘之后,一年一度收获的日子。

9月5日,记者来到了大连国际服装博览会展会现场——星海会展中心,通过与多位企业人士的交流,以外贸出口为导向的大连服装产业正在经历一场转变。

大杨的“三三三”转型

进入会展大厅,记者首先看到了大杨集团的展位,这家以生产西服著名的服装品牌,是大连服装业男装领域的代表。大杨战略发展部部长智勇与记者展开交流。

今年,外贸出口市场状况复杂,欧债危机、美债危机、日本地震等对中国纺织品服装产业出口造成了一定影响。而在西服出口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的大杨集团如何应对呢?智勇表示,大杨将继续推进已经制定的“三三三”战略应对危机,第一是实现大杨创世、优搜酷、凯世三个品牌的全面发展;第二是实现三个转变,即加大自主品牌培养、加大国内市场开发,建成全球最大的单量单裁加工基地;第三是整合大杨集团内分散的力量,形成服务于三个品牌的、统一的设计研发团队、营销团队、综合服务团队。

智勇表示,目前大杨已经形成了稳定的1100万件(套)的年生产能力,其中85%是出口,15%是内销,未来2-3年,将实现出口与内销各占一半的比例调整。通过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加大高端产品订单,虽然出口数量上将会减少,但是利润可以增加,而同时加大内销市场的推展力度,也将会使企业利润实现数倍的增长。

此次参展大连服博会,大杨旗下品牌优搜酷被重点推出,智勇说,这个2009年问世的B2C品牌,将会成为大杨开拓国内市场的主力品牌,这两年已经通过“全城搜KU”活动的推广,使其知名度不断提高。

日商找西柳合作

结束了在大杨的采访,记者又来到了中国西柳服装市场的展位,西柳服装市场管委会招商部侯铁东告诉记者,西柳这次带来了十个最具成长性品牌参与到大连服博会中。侯铁东说,目前西柳已经形成了中国西柳服装城、中国西服商贸城、西柳国贸商城为主体的批发市场集群地的规划,在建的西柳国贸商城将于明年竣工,将吸纳除纺织服装之外的其他24大品类的商品。

就在记者与侯铁东交流过程中,一位日本三菱商社的人士来到西柳展位,希望可以寻找合作。这位人士称,由于目前大连地区的加工成本高,价格上没有谈拢,于是他们开始寻找新的合作伙伴,不过侯铁东介绍,西柳目前大部分是针对内销市场的加工生产,对外贸易不多。侯铁东说,西柳目前的情况是家族型企业多,大型加工厂很少,绝大部分生产企业订单充足,限于人力物力有限,一般很少接外单,同时由于目前国际贸易形势不稳定,去年,西柳地区加工企业对韩国出口遭遇逃单1500万元,蒙受了巨大损失,这也使得他们不敢接外单。

外企看好中国生意

展会现场,记者注意到了一个日本箱包品牌,产品时尚新潮,该公司的中国籍工作人员大连十川贸易有限公司吴群告诉记者,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和这家品牌在辽宁营口的代工企业关系密切,正是由此结识这个品牌,于是希望将它引进中国。今年的2月份和4月份,该品牌已经在上海和北京开店,经营情况良好,这次他们希望让这个品牌落户大连,他们提出的代理条件是首次进货3万元,年最低销售额10万元,目前已经有一家大连本地的商场产生了合作意向。

在大连服博会中,面积较大,超过100平方米的展位不多,其中一个西服品牌十分显眼,品牌名为“PARKLAND”,该公司招商部李宁娜告诉记者,这个品牌在韩国有近600家卖场,知名度类似于雅戈尔在中国,该公司在大连普兰店建立了生产加工基地。目前该品牌在中国开设了6家店面,李宁娜说,由于国家政策规定,外资品牌进入中国市场5年之内不能自产自销,因此,目前这六家店,仍需要从韩国进口商品销售,这就造成了售价很高。目前“PARKLAND”在中国的销售情况并不算乐观,只有在吉林省延边市的一个店铺销售情况不错,李宁娜说,这是因为延边是朝鲜族聚居地,他们经常去韩国,对这个品牌会更为熟悉。

不过,明年该品牌就进入中国满5年了,李宁娜说,届时公司将有在中国扩大规模的计划。

来源: 全球纺织网

我要申请开通成为会员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0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