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交易网 您好,欢迎来到纺织交易网TEX86.CN !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信息发布]
您当前位置: 纺织交易网TEX86.CN >> 商业资讯 > 详细信息
产业回顾:十一五中国服装业大事记
相关专题: 资讯频道  纺织要闻 发布时间:2011-01-05
资讯导读:有人说,评价一个设计师的成功看5年,评价一个品牌的成功看10年,评价一个产业的成功看50年。中国的服装产业在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之后,

有人说,评价一个设计师的成功看5年,评价一个品牌的成功看10年,评价一个产业的成功看50年。中国的服装产业在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之后,早已不是那片灰蓝色的海洋,五彩斑斓的服饰已将中国点缀得让人如此“惊艳”。“十一五”即将过去,“十二五”笑颜初露。回首之时,赫然发现五年时间里,我们经历了太多的“寒冬”与太多的激动。这五年,我们离时尚的距离从未如此之近,这五年,国际对我们的关注从未如此密集。

过别旧岁之际,我们重新梳理这五年《服装时报》“中国服装业十大新闻”的脉络,发现那些记忆的片段居然联系得如此紧密,也蕴含着如此之多的巧合与必然。历史的车轮在刻印下轨迹的同时也给予中国服装界以深刻启示,让我们愈发深刻地感受到服装业的那些欢笑与哀愁。

1、配额贸易战

十大新闻回顾

2005年:“配额取消,中国纺织服装业遭遇欧美‘特保’,经磋商谈判,中国与欧美就纺织品和服装贸易达成协议”

2006年:“中国取消纺织品出口关税”

2007年:“中欧纺织品贸易配额制取消”

事件概述

中国服装业自2005年1月1日起迎来了“后配额时代”,全球取消纺织品贸易配额。但欢呼声尚未散去,美国和欧盟均对廉价中国纺织品的大量涌入表示了不满,认为这损害了各自纺织服装厂商的利益。于是,来自欧美的“特保”等限制措施接踵而来。

2005年6月11日,中国与欧盟在上海签署了《中国部分输欧纺织品和服装谅解备忘录》;同年9月5日,双方就解决输欧纺织品滞港问题达成一致,本着巩固和发展中欧经贸关系的原则,中国商务部与欧盟委员会在京签署了《磋商纪要》。与中欧谈判的一气呵成不同,中美谈判却经过了五个月的7轮艰难磋商谈判。2005年11月8日,中美就纺织品达成一个暂时性协议:美国对中国纺织品的配额限制将要持续到2008年,限制的数量涉及30种中国纺织品和服装,涉及纺织品每年的增长率将被限制在10%一17%。

到了2006年1月1日,我国政府取消了从2005年开始征收的7大类148个类别的纺织品加征关税,希望借此将困扰服装企业出口的紧箍咒摘下。但关税取消后重新实行配额,导致的另一结果就是企业购买配额的成本增加,也加大了纺织品出口的成本,利润额下降。

2007年10月,中欧就2008年输欧纺织品问题达成新的协议,自此从2005年延续下来的、实施了两年多的输欧纺织品配额限制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双边监控方案,而这项新协议也于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这标志着中欧纺织品贸易配额制取消。

依据中美于2005年签订的协议,从2009年1月1日开始,美国对中国连续三年实施的纺织品贸易配额限制告别了历史舞台。这是继中欧纺织品贸易配额制结束后,中美纺织品贸易的无配额时代的来临。

评点之声

中国的纺织品贸易一体化虽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应享有的权益,但是这条道路走的却无比艰辛。美欧为保护自身落后产业,实施“特保”并延续贸易配额时间,这让中国的纺织服装出口企业面临巨大压力。而即使在2009年以后美国对中国纺织品贸易配额取消,但美国众议院仍不时有“必要的监测措施是为了应对中国的受补贴产品很可能出现的进口激增”这样的声音出现,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前景依旧不容乐观。

置身乱象纷呈的全球经济大环境,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成本正常化的进程还需要国家和企业共同去努力,而根本出路就在于加速产业升级进程,通过提高企业的科研优势而增加产品附加值,全面提升纺织服装自主品牌的国际竞争力和风险防范能力。[pagebreak]
2、人民币升值影响

十大新闻回顾

2005年:“人民币升值导致半数以上服装企业成本上升”

2008年:“人民币升值加速出口服企遭遇空前压力”

事件概述

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同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换8.11元人民币,升值幅度在当时为2%。

人民币升值对于内销企业或以内销为主的服装企业影响较小,但是,在我国当时的5万余家各类服装生产企业中,出口企业占半数以上,其中出口规模超过千万美元的企业合计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50%以上。这些企业受人民币升值影响较大。根据2005年1—5月的行业数据,人民币升值2%,将导致成本上升1.34%,毛利下降0.28%。由于我国服装产品价格普遍比国际同类产品价格低30%左右,具有较高的议价能力,人民币升值将导致服装行业营业利润下降2.2%。

自此之后,人民币升值的速度超出了中国国民的想象范围。2006年“破8”,2008年“破7”,人民币的飞升速度在人们心中赶超火箭。人民币升值使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弱化,产品竞争力降低,特别是处于产业链末端的服装出口企业受到重大冲击。统计数据显示,人民币每升值1%,服装行业全面受损程度为行业利润下降6.18%,出口企业压力明显加大。这也直接导致大批出口型纺织服装企业的生存困境,沿海地区频现中小型纺服企业“倒闭潮”。

评点之声

纺织品服装是中国对外贸易顺差最大的项目,而人民币升值则直接导致服装行业利润下降,这对于利润率本来不高的服装行业无疑是雪上加霜。短短五年时间,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已经让中国服装出口企业进行了一次大洗牌。波涛汹涌之时,出口型服装企业首先应该加大自身的科技投入,是产品具有高科技、高附加值。同时开发新的出口渠道,避免因市场过于集中而带来的被动局面。

同时我国有实力的服装企业应该在国际市场直接投资,在国外设厂或者联合办厂、收购企业、设立贸易公司和原料基地,利用各种区域性优惠安排绕开贸易壁垒,积极应对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危机。[pagebreak]
3、国家政策规范服装

十大新闻回顾

2006年:“《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发布”

2008年:“新劳动合同法实施,服装业告别用工低成本”

2009年:“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颁布”

事件概述

2006年6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联合发布了《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以下简称《发展纲要》),是国家指导“十—五”纺织工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纺织工业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发展纲要》全面回顾了“十五”纺织工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对行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国内外环境变化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我国纺织工业未来五年的发展进行了总体部署,明确了“十一五”期间纺织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方向和重点。

2008年1月1日,新《劳动合同法》开始实施。该法正式生效后,部分服装企业特别是用工方面不规范的中小企业,直面因成本上涨带来的生存困境。中国服装行业长期以来依靠低劳动力成本的生存模式受到严峻挑战。而新《劳动合同法》衍生的高成本时代,也促使服装企业逐步走上转型之路,即从以低劳动成本为竞争优势的发展模式,转变为以构建和谐劳资关系、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为竞争优势的发展模式。

2009年4月24日,国务院全文发布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划指出,加快振兴纺织工业,必须以自主创新、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优化布局为重点,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巩固和加强对就业和惠农的支撑地位,推进我国纺织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规划提出了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加强技术改造和自主品牌建设、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优化区域布局和加大财税金融支持等五项振兴措施。

评点之声

纺织工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关系到推进工业结构优化级的战略大局。在当时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纺织服装出口面临严峻形势,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和“振兴规划”无疑对纺织工业尤为重要。而新《劳动合同法》也促使服装企业走上转型之路,对规范中国服装行业有着推陈出新的作用。国家在政策方面不断支持和扶持中国纺织服装这个关系民生的行业,也凸显出纺织服装行业作为传统支柱产业的重要性。[pagebreak]
4、服装出口兴衰

十大新闻回顾

2005年:“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首度突破过千亿美元大关”

2007年:“服装内销增幅大于外销”

2008年:“金融危机波及服装行业,出口退税上调重燃行业希望”

2009年:“服装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5%”

事件概述

2005年的纺织服装行业的出口一直呈现着加速增长和效益提升态势。按照国家统计局数据,2005年1月到10月全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销售收入、销售产值、工业增加值增长26.33%、26.28%和24.95%,均高出2004年全年的增幅水平。2000年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是530亿美元,2004年是973亿美元,2005年达到1160亿美元。综合分析,2005年全年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约20000亿元,实现利润660亿元左右。

纺织服装出口兴盛的势头到了2007年则逐渐走弱。根据国家统计局当年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国内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中,衣着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4.7%,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2.97%。这表明服装内销增幅首次大于外销。

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前两月出口数量首次出现了-1.78%的负增长,导致当时纺织服装出口金额增幅也降至8.19%的低水平,较2007年全年增速回落了10.58%。这是中国服装出口量首现负增长。为此,2008年7月31日,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上书国务院要求提高出口退税近4个月后,为遏止纺织服装出口下滑局势的恶化,我国将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从11%上调至13%,10月21日继而再次上调至14%。受此影响,众多纺企信心倍增,又重新看到了希望。事实上,自2007年政府调低出口退税率后,不少仅依靠出口退税获得微薄利润的出口型中小服企陷入了生存的僵局。行业景气度下降,出口持续回落,行业亏损面积进一步加大。

2009年2月5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提高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的通知》,明确从2009年2月1日起,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4%提高到15%。

评点之声

从2005年到2010年,中国服装出口经历了“由兴到衰”的艰辛时期。2005年有很多业内人士都乐观认为,虽然面对2005年美欧贸易摩擦的严重干扰、出口征税、人民币升值政策等不利因素影响,但纺织服装在出口方面依旧会保持稳步增长势头。但是随着乐观心理的逐渐击破,我们看到的是众多企业的转型和社会的优胜劣汰。如果说2008年的纺织服装行业还难以接受出口负增长的事实,那么到了2010年,出口转内销的服装企业则比比皆是。

而国家努力调整出口退税也是为了弥补众多服装纺织出口企业的亏损。2009年的“出口退税上调到15%”被众多媒体称为“调整重拳”,这使当时国内近5万家以上的纺织服装企业从中受益,对稳定服装出口起到了关键作用。[pagebreak]
5、社会责任全行业化

十大新闻回顾

2005年:“为提升国际竞争力,适应经济全球化,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社会

责任建设推广委员会成立”

2006年:“2006年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年会召开”

2007年:“纺织工业协会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

事件概述

2005年5月31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成立了社会责任建设推广委员会,160余家优秀纺织服装企业、全国和地方协会组织作为其首批成员,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共同推动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

2006年12月12日,中国纺织服装界首次召开全行业“企业社会责任大会”。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围绕“构建负责任的供应链”主题,探讨企业社会责任与全球供应链的关系,向首批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试点企业和产业集群授牌,同时公布首批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社会责任建设推广委员会战略合作伙伴名单。

2007年5月26日至7月11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项目普及培训活动在浙江福建江苏广东等九个纺织产业集群地举行,这也标志着该项目进入了全面实质推进阶段。

评点之声

2005年的社会责任建设推广委员会成立大会是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第一次将“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也第一个在全国以行业组织的名义提出了“社会责任”的构想。其目的是“构建一条负责任的供应链”,强调企业社会责任的意义,希望促进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2005年至今我国纺织品遭受反倾销、特保等国际贸易限制的环境下,我国纺织品出口压力不断增大,“社会责任”的确立则极大提高了我国服装纺织品在与国际接轨、减少贸易纠纷、提高竞争力、融入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规范市场秩序等方面的综合实力。[pagebreak]
6、中国品牌与设计师的国际秀

十大新闻回顾

2006年:“中国制造”以自主品牌的形式频频亮相国际舞台,

中国品牌受到异常关注”

2007年:“中国设计师首登米兰、纽约时装周”

2008年:“马可首秀巴黎高级时装周”

事件概述

2006年9月22日,2006米兰时装周“中国日”品牌联合发布开幕式在意大利米兰举行,共有杉杉、庄吉等8家中国服装品牌在米兰时装周期间进行品牌时装联合发布,这是中国第一次集体亮相顶级时尚发布平台。2006年10月1日,中国设计师品牌“吉芬”在中国服装协会带领下,被接纳参加当年的巴黎时装周。“吉芬”成为首个巴黎时装周进行商业化的专场发布的中国品牌。2006年11月1至7日,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主办的“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德国)”首次登陆欧洲,本届展会展出面积3000平方米,汇聚100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中国优秀企业。

继中国设计师谢锋、马可2006年首登巴黎时装周后,中国设计师计文波和杨紫明,分别以个人专场发布的形式代表中国在2007年登上米兰和纽约时装周,至此,世界五大时装之都的发布舞台上,中国服装设计师的身影已经出现在三大时装周上。

到了2008年7月3日,中国时装设计师马可第一次登上世界时装的最高殿堂——巴黎高级时装周,并发布服装近40套。在这场时装发布之前,马可递交给法国高级时装公会的信“我对服装及设计师身份的认识”,引起了国内时装设计师对自身和设计职业认知的讨论。

评点之声

越来越多的中国服装品牌出现在了世界服装的舞台之上,而更让人惊喜的是,那些优秀本土设计师将“中国元素”带入了外国人的视野之中。中国设计师的作品得到了境外商家的青睐,也表明中国服装设计师走向世界舞台已经远非“作秀”和文化交流阶段,而是通过发布进军国际市场,加快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步伐。我们不得不承认,近几年西方设计师频频运用中国元素在其设计之中,很大一部分因素是源于这些优秀的品牌与设计师将中国服饰的美丽带向世界时尚的潮流,而“中国制造”登台世界,也是时尚发展的必然趋势。[pagebreak]
7、中国服企的国外征程

十大新闻回顾

2006年:“TNS年度报告显示:

福建晋江成为‘世界茄克之都’”

2007年:“雅戈尔完成中国服装界最大海外并购案”

2008年:“波司登男装英国开店,开创中国服装品牌

登陆欧洲市场先河”

2009年:“日本伊藤忠入股杉杉”

事件概述

2006年7月16日,一份来自TNS的最新年度调研报告发布:中国晋江已经成为“世界茄克之都”。TNS是一家在英国上市的全球著名市场研究咨询公司,该《报告》通过对全球服装生产与加工产业格局持续几年的跟踪分析,指出晋江茄克产业已经成为当时世界上“休闲茄克”产业链最为完整、产销量最大、产业增长速度最快的服装产业城市。TNS的调查报告中显示,在全球的城镇市场中每100件茄克就有21件来自中国晋江。

2007年11月23日,雅戈尔公司宣布收购(新马)100%股权和Smart100%股权。这笔交易花费了雅戈尔1.2亿美元,是当时中国服饰界有史以来最大的海外并购案例。

2008年9月23日,波司登与英国百年连锁销售品牌格林伍兹强强联合,实施在英国开设百家波司登男装专卖店计划,以自主品牌率先进军欧洲市场。此次两家波司登男装专卖店在英国开业,开创了中国自主男装品牌专卖店登陆欧洲市场的先河。

2009年2月16日,杉杉集团有限公司与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杉杉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将其持有杉杉集团25%的股份转让给伊藤忠,将其持有杉杉集团3%的股份转让给伊藤忠(中国)有限公司。有着强势渠道的伊藤忠显然是杉杉进入国际市场的一个很好跳板,通过伊藤忠纺织服装业的全球体系,杉杉可能实现服装业务的迅速提升,以摆脱金融危机下业绩下滑的可能。

评点之声

有人曾说过,“真正的企业家是要能看到前方迷雾中那盏灯的人”。而对于服装行业来说,五年中经历了国际贸易摩擦、人民币升值、金融危机等重重迷雾之后,谁是能洞悉“明灯”的企业家,谁就能找到前进的方向。这五年中,中国的服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越走越顺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而中国服装品牌在国际市场上风生水起也将是必然的趋势。

来源: 服装时报

我要申请开通成为会员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0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