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交易网 您好,欢迎来到纺织交易网TEX86.CN !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信息发布]
您当前位置: 纺织交易网TEX86.CN >> 商业资讯 > 详细信息
面料行业向上游要利润 企业签订“活合同”
相关专题: 资讯频道  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10-10-17
资讯导读:10月18日讯 涨价三成的涤纶化纤仍是供不应求,但出口的服装如果涨价两成,却肯定没市

10月18日讯 “涨价三成的涤纶化纤仍是供不应求,但出口的服装如果涨价两成,却肯定没市场。”泉州一家运动服装企业的负责人孙先生较为着急,棉价上涨使服装企业将目光投向替代品化纤,但近期化纤原料也跟着“水涨船高”。

  服装企业

  加大化纤含量

“近期以涤纶短纤为首的化纤产品,由每吨9600元涨到每吨13000元,涨幅高达三成多。”孙先生表示,随之而来的,含有腈纶、氨纶等化纤的面料也跟着上涨,但与之不相匹配的是,多数出口服装价格却最多只能涨一两成。

据了解,泉州市服装业以生产运动、户外服饰、休闲服饰为主,其中,运动、户外服装的面料和里料几乎是100%使用化纤,休闲服饰的里料中也含有大量化纤产品。除去全棉、全毛面料的产品之外,泉州市大部分的服装面料以合成面料为主,尼龙、涤纶等合成面料完全是以石油、石化产品为原料提取。

“以前化纤产品调价,多半受石油价格波动影响,而现在化纤的价格却是跟着棉价走。”石狮一服装企业总经理张青山表示,化纤涨幅仍属企业可接受范围。“现在市场上较少有纯棉产品,即使含棉量较高的闽派休闲服装,普遍也有约两成的化纤成分。

据介绍,由于棉价上涨过快等因素影响,上阶段不少面料企业增加了化纤的使用,一方面可有效缓解成本压力,另一方面,加入部分化纤产品,又可使出产的面料具有耐磨、弹性功能、并且不易发霉、易洗快干等优点。

 面料行业

  向上游要利润

“明年,化纤产业的利润还将大幅增长。”业内预计,由于棉、丝等天然资源有限等原因,明年我国和东欧等纤维消费量低的国家将会逐步增加化纤需求量。

据了解,基于争夺上游化纤高利润考虑,泉州市已有面料织造企业筹划着开设化纤工厂,向着上游产业“要利润”。

“泉州市众多的织造企业有着很大化纤需求,但本地化纤却是‘稀缺产品’,多数企业须从外地购进。”一织造企业负责人陈祥平认为,与江苏浙江一带的化纤产业相比,泉州市的化纤产业并不发达。福建省产量仅占不到全国一成的比重。

“在泉州市开设化纤厂具有广阔的销路,但今年的《纺织工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对化纤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提出了淘汰230万吨的具体目标,这也意味着,该行业环境上的审核要求又提升了一个档次。”

相比开疆拓土开设化纤厂,以“出资入股”形式参股上游化纤企业,摊薄原材料成本是织造企业更为“安全”的做法。陈祥平认为,在涉足化纤产业之前,织造企业应先评估自身技术,对技术未有十成把握者,不应轻易尝试这种做法。

 “活合同”

  应对涨价预期

除了首当其冲受影响的面料织造企业外,化纤原材料涨价也殃及着泉州市服装贸易公司的利润。

“一码布上涨了4元,一条休闲裤子至少要涨10元才能保证公司的利润。”张青山告诉记者,一方面,在棉价、化纤原材料双双居高不下的时期,服装企业难以通过加大某种廉价原材料配比的投入,转嫁成本压力;另一方面,在年底服装出口的硬性需求之下,不少服装企业及其贸易公司仍会选择勉强接单,保住老客户。

“由于未来原料价格难以估算,现在公司只能与外商签订25%浮动的‘活合同’。”经过与外国老客户的再三磋商后,张青山终于谈妥了这种“活合同”制度。据其介绍,在公司签订“活合同”时期到发货时期,如果服装面料价格上涨了一成,外商到期支付的合同价格也需增加一成。

“现在我反倒不希望原材料价格回调、下跌了。”签了“活合同”的张先生显得颇为安心,据介绍,采用“活合同”方式签订的企业,虽然可规避一部分原材料上涨的风险,但在发货期内,如果服装原材料出现下跌,外国客户很可能会要求降低合同价。

而泉州市一证券分析师黄先生则认为,短期内,化纤回调的可能性并不大。“一般情况下,涤纶短纤与棉花的价差约为每吨4000元,而现在价差超过每吨10000元,这势必会拉高涤纶等化纤产品价格。”

据其分析,由于棉花的供需缺口仍然存在,化纤的“替代效应”还将在年底持续显现,涤纶等化纤产品有望进入“超级景气周期”。此外,聚酯等化纤原料价格的企稳,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涤纶价格的稳步上扬。”

来源: 中国纺织网

我要申请开通成为会员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0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