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讯 “十一”过后,正是秋冬新款服装上架的季节。但细心的消费者会发现,今年内衣、棉袜等棉织品价格普遍上涨了两成左右。业内人士分析,自去年开始棉价一路暴涨近八成,或为秋冬服装价格上涨的主要推手。
此外,洪涝灾害致国内棉花大幅减产、棉花生产大国印度限制棉花出口、游资炒作也是秋冬服装涨价的原因。
保暖内衣“领衔”上涨
“一款三枪的薄型的保暖内衣去年标价238元,现在已经涨到了258元,海螺、菊花内衣,价格都涨了。”韩女士最近在为女儿挑选内衣的时候发现棉织品价格普遍上涨。
记者了解到,不仅是内衣,服装、棉袜等棉织品的价格都有了10%-20%不同程度的上涨。根据上海市服装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8月ONLY品牌的平均销售价格为269元/件,同比上涨49.6%;VERO MODA平均销售价格336元/件,同比上涨55.9%。其他品牌的平均售价也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今年的秋冬新款价格也将维持这一增长势头。
此外,运动服装品牌“李宁”也早在6月宣布,今年第四季度的服装产品零售价将提高17.9%。
棉价一路走高是主因
造成这些服装纷纷涨价的原因是什么?上海纺织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寅峰表示,“除了人力成本和物价上涨外,棉价的一路走高是主要原因。”
目前棉花成交价已达到了2.5万元/吨,相比去年增长了近80%,创11年来新高。仅9月份一个月,棉花的成交价格就从月初的1.8万元左右每吨上升为目前的2.5万元左右每吨,暴涨了近四成。刘寅峰告诉记者,“棉花报价最高的时候甚至超过了2.7万元每吨。”
“10月份是新棉上市的时候,供应量大了,棉价一般会下跌,但是今年很不正常,价格反涨了这么多。”上海纺织控股集团事业部总经理奚文源表示。
不排除游资炒作因素
“导致棉花价格一路走高的原因,主要是今年棉花产量减少。南方多个省份的洪灾,以及主产地新疆地区的棉花欠收,直接造成了今年棉花产量减产两到三成。不仅是数量减少,阴雨天气使棉花的质量也有所下降。”上海市纺织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寅峰介绍。“而且,棉花生产大国印度限制棉花出口、巴基斯坦棉花遭灾大幅减产也直接导致了棉花的供不应求。”
“当然,也不排除人为炒作的因素。有些企业去年以低价买进棉花,囤积一段时间再卖出,靠炒棉花一年不到就赚了7000万元。”刘寅峰向记者透露。
企业应对各出奇招
业内人士透露,面对棉价的一路“疯涨”,江浙、山东一带已有小棉纺厂大面积停产的情况发生。在广东,将服装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之一的东莞,其服装利润率已经从1.4%降到0.4%,如果棉价再一路攀升,东莞的服装业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面对棉价的一路高涨,不少企业已有应对之策,以减少对棉花的依赖。“比如采用差别化化纤、粘胶纤维、涤纶纤维等原料生产服装,成本就比棉花便宜不少。涤纶纤维去年最低的时候价格差不多是9000元每吨。”奚文源告诉记者。还有一些企业在混纺的过程中加入更高比例的涤纶来减少对棉花的需求,或是开发新材料寻找替代品。
一名资深业内人士分析,企业对棉花需求量的减少,可能会使棉价在年底略跌。
来源: 中国纺织网
相关资讯
- 时尚产业流通转型升级路怎么走?无锡这场圆桌会议带来实用指南
- 北纬40度再现百强海城新质崛起,数智服尚续写霓裳西柳电商传奇
- 起舞·织梦未来 | 数据看纺织,从限量供应到位居世界之首
- “AI+纺织”在行动|智能革新:AI 重塑纺织服装行业的未来
- 冲锋在前 ,一篇看懂浙江三门县冲锋衣产业集群蝶变之路
- 困难时刻如何破局?纺织机械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讲的都是干货!
- 为兴城,打造更有活力的泳装产业新生态!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强基固本立业,守正创新开局
- 畅通外循环,越南采购团走进中国轻纺城市场
- 数字赋能“智造”升级 我国工业经济稳中向好
- 张国清:扎实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 加大培育力度 财政资金精准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资讯排行
- 困难时刻如何破局?纺织机械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讲的都是干货!
- 绿色贸易成国际社会关注焦点 中国绿色贸易发展成效明显
- 波兰之旅,开启中波纺织服装合作新篇章
- 陈大鹏:传承理想与信念 传递责任和使命
- 封面故事|博洋服饰集团:你的创业梦,便是集团的未来
- 畅通外循环,越南采购团走进中国轻纺城市场
- 2024纺织行业绿色发展劳动竞赛复审结果公示
- 青岛国际时装周:中国职业装创新研发平台引领潮流,展现职业新风貌与行业前瞻
- “AI+纺织”在行动|智能革新:AI 重塑纺织服装行业的未来
- 第八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将于11月在海宁许村举办
- 李强总理在新疆调研,走访昌吉溢达纺织等企业了解情况
- 张国清:扎实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 “真皮标志杯”中国国际皮革裘皮时装设计大赛决赛在海宁成功举行
- 向“新”引领 进阶价值高地 ——2024中国时尚大会在海宁盛大举办
- 红棉国际时装周|让中国设计师品牌不再“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