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讯 籽棉收购价格的上涨,整个棉花产业链都为之一震。最直接的表现,在以棉花为主原料的纺织行业。
棉花涨价后,纺纱厂不得不减产。新疆沙湾秦岭纺织有限责任公司刘腾表示,现在加工1吨纱要亏3000多元,高棉价的影响有两种,要么提高纺纱出厂价,要么停产休息。为了应对高价棉花,不少棉纺企业主动减少棉纺织品的生产,增加粘胶纤维、涤纶纤维的使用量来克服此轮棉价上涨带来的压力。
在乌市北京北路的新疆蝶王针织有限公司的厂区内,已经听不到机器的轰鸣。
该公司营销总监史爱军说,对于棉花占成本五成以上的棉纺类企业来说,棉花价格的高涨将使企业盈利步入艰难的“走钢丝”时代。棉花一般占棉纺类企业成本60至70%,按行业平均12%左右毛利率静态测算,棉花价格每上涨1%,企业毛利率下降幅度为0.53%,上涨20%就会使棉纺行业整体面临严峻的挑战。而事实是棉花价格最高时上涨了70%左右。
棉价逐步走高,新疆蝶王针织有限公司今年的产量只有去年的40%,他们只能无奈地从已开拓多年的南北疆市场中撤出,将有限的产品集中到首府销售,以“保住”有限的市场份额。另外,他们开始从内地购买布料生产工装和劳保用品,以弥补亏损。
史爱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很好的说明了企业暂时停产和限产的原因。“去年年底,一吨32支棉纱价格是1.9万吨,而现在是32000元左右,如果用这个价格生产一套普通的纯棉内衣给超市的供货价将达到38元,而实际上公司的供货价是32元。”史爱军说,也就是说企业每生产一套就要亏损6元钱,生产的越多,亏的越多,所以企业只能选择了暂时停产。
同样,面对高涨的新棉价格,新疆芳婷针纺织有限责任公司也在寻找高棉价下企业的发展思路。该公司副总经理王力说,公司手中的旧棉只够维持生产到本月底,目前正在北疆片区订购新棉。现在皮棉的价格已达到2.35万元/吨,由于原料价格占到了成衣成本的75%左右,所以为了维持正常生产,如果价格持续走高,该公司会考虑调整成衣价格。
就在10月中旬,自治区纺织工业行业管理办公室刚刚完成了对十余家自治区重点棉纺企业的调研。这些企业现有库存原棉可维持生产至本月底或11月下旬,由于尚有部分新棉上市前库存的价格比较低的原棉调剂,企业生产经营尚属正常,但效益不容乐观。
在高涨的原棉价格面前,棉纺企业面临两难选择,一方面为保持职工队伍的稳定不得不开工生产,另一方面为保住客户即使亏损也要销售。这样的两难选择导致了棉企收购新棉“缩手缩脚”。
截至10月18日,这十余家企业收购新棉仅为1万吨,而历史同期为10万吨。如果原棉继续高位运行,纺织下游企业消化不了上游企业传递的成本,后两个月针织及织布企业有可能因为棉纱价格太高而限产或停产,或寻找替代产品,一旦库存原棉耗尽,将出现棉纺企业全行业亏损。同时也促使有产品、有销路、有市场的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寻找价格相对合理的其他替代原料,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规避市场风险。
来源: 中国纺织网
相关资讯
- 时尚产业流通转型升级路怎么走?无锡这场圆桌会议带来实用指南
- 北纬40度再现百强海城新质崛起,数智服尚续写霓裳西柳电商传奇
- 起舞·织梦未来 | 数据看纺织,从限量供应到位居世界之首
- “AI+纺织”在行动|智能革新:AI 重塑纺织服装行业的未来
- 冲锋在前 ,一篇看懂浙江三门县冲锋衣产业集群蝶变之路
- 困难时刻如何破局?纺织机械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讲的都是干货!
- 为兴城,打造更有活力的泳装产业新生态!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强基固本立业,守正创新开局
- 畅通外循环,越南采购团走进中国轻纺城市场
- 数字赋能“智造”升级 我国工业经济稳中向好
- 张国清:扎实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 加大培育力度 财政资金精准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资讯排行
-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 “AI+纺织”在行动|智能革新:AI 重塑纺织服装行业的未来
- 封面故事|博洋服饰集团:你的创业梦,便是集团的未来
- 2024(第七届)物流与供应链诚信创新大会暨天津(东疆)网络货运平台发展大会在天津召开
- 北纬40度再现百强海城新质崛起,数智服尚续写霓裳西柳电商传奇
- 首届2024北方国际物流和运输技术博览会在济南举行
- 新质科技掀牛仔“绿”潮,行业首创靛蓝回用系统震撼发布
- 波兰之旅,开启中波纺织服装合作新篇章
- 打赢“生存战”,看日本纺企如何上演合纵连横
- 中产协与欧洲非织造布协会在布鲁塞尔会晤并签署合作协议
- 数字赋能“智造”升级 我国工业经济稳中向好
- 何黎明:深耕产业场景 构建物流与供应链金融服务供给新生态 为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做出应有贡献
- 加大培育力度 财政资金精准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 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漆颖斌:历久弥新,“生生”不息
- 李强对做好地方金融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