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汉派”服装发端于武汉纺织重镇江汉区,大小服装企业占全市的1/3。2001年全区服装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占全市29%,利润占全市88%,利税占近50%,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服装集散地。
历史
汉派服装曾是武汉一块招牌,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一批依靠汉正街针织批零发家致富的老板,纷纷成立了服装企业,汉派服装以大众化、平民化的风格逐步名扬海内,天南海北的客商来武汉打货,学习汉派经验。
90年代中期,汉派服装在1995年至1997年迎来了第一个发展高峰时期,大有引领国内区域服装经济之势。但随着各地服装产业的发展壮大,在国内率先亮出区域品牌的汉派服装,市场竞争水平和发展势头却渐不如人了。武汉不仅未能成为中国女装的中心,昔日一些知名的汉派服装品牌也消失了,曾被引以为自豪的地域服装品牌,也被人冠以急功近利、抄版仿样、低档大路货等代名词,渐被广东、上海、浙江等地服装赶超。上世纪90年代末期,汉派服装步入了低谷期。
近年随着国际服装大牌接连来汉,汉派服装生存空间更狭小。“武汉地区服饰品牌榜中榜”调查,入围海选的220个服饰品牌中,汉派服饰仅有10家,过去曾畅销市场的青春、艾丝、菲欧娜等汉派品牌,已踪影难觅。
目前,武汉1600多家服装企业,大部分是为他人做嫁衣,搞贴牌加工,做出品牌的只有二三十家,能在武汉各大商场里占据一席之地的更少,其他大部分销往了长江以北地区及省内二三线城市。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汉派服装现在的发展现状呢?
同质化现象严重:女装偏重休闲品牌太少
汉派服装缺乏品牌效应,趋同性强,款式、面料、花色各方面,有“克隆”痕迹,难以适应个性消费要求。虽然做工佳、价格实惠,但销售业绩难敌国内外一线品牌。
说起汉派服装,大家都想到红人、太和、雅琪、佐尔美、猫人、爱帝……这些知名企业,格外青睐女装。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市服装企业中,女装比例接近80%。女装市场竞争过度,容易产生重复劳动和恶性竞争,不利于汉派服装做大做强。
另一方面,每年增幅高达20%的休闲装,却很少有武汉本土品牌。真维斯、佐丹奴、班尼路等外来休闲服品牌,一年在武汉市场卖出6亿元。
权威人士认为,这一热一冷,反映了目前服装界的尴尬。作为女装,由于国外大量品牌涌进,想争创一个全国性的品牌十分不易,而休闲服由于其传播迅速,市场份额将呈几何倍数增长,更易获得知名度。
面料失守,利润大幅流失
品牌振兴,正面临着潜在利润大幅流失的尴尬。武汉曾是全国纺织、印染业的重镇,但印染、色织等行业的衰落,导致产业链断裂。
武汉服装企业每年采购面辅料就需要25亿元,由于没有自主开发的面料,80%面辅料采自沿海地区,连缝纫线、拉链、钮扣、饰品、模特材料都要到外地去采购,棉纱印染、坯布后期深加工等很多工序也得跑到省外去做。
这种局面不仅增加生产经营成本,更可惜的是本可以拿到手的利润眼看着被流失。
价格之战,逼得名牌出走
有着厚重地域概念的汉派服装,正在上演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剧情。东北沈阳、西南成都、西北西安都有汉派服装拓展市场的身影。
据介绍,汉派服装在武汉本地销量的比例正在减少,外地销售的比例达到70%,这与上世纪90年代上中期的格局正好相反。
业内人士称,汉派服装在外地拓宽市场,除了战略考虑外,也与武汉本地价格战频频有关。武汉服装市场长年打折,逢年过节更甚,让部分消费者对降价充满期待——平时只看不买,待打折时再出手。
武汉大学管理学博士孙永勇认为,价格战不是品牌企业的习惯做法,更不是品牌企业的必由之路,频繁的价格战会让消费者在品牌忠诚度上产生摇摆,更让“汉派服装”这个集体品牌大打折扣。面对本土折声一片,“离家出走”也许可以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设计师“东南飞”拖累汉派服装
武汉没有重视对设计人才的深度培养。武汉是全国服装设计师培养基地之一,湖北美术学院、武汉科技大学、江汉大学等院校每年培养服装设计类毕业生近千名。业界人士称,“汉产”服装专业学生综合实力较强,每年都有人在国内服装设计比赛中获奖,人才优势不可多得。但统计显示,这些学生中只有不到5%选择留汉发展,其余大多“东南飞”。
另一方面,服装企业与设计师“同床异梦”,也导致人才流失。武汉市服装设计师协会负责人曾坦言,在武汉,打版师的地位高于设计师是普遍现象。不少企业只看眼前利益,重用打版师抄袭市场上热卖的款式,而设计师的独有风格和创意不能为企业在短期内创造效益,因而被打入“冷宫”。在杭州,刚入行的设计师普遍能拿到万元月薪,从业3年以上的优秀设计师可获更高额的年薪。相比之下,汉派服装企业提供的待遇毫无竞争力。
来源: 中国纺织网
相关资讯
-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2025年,中国经济这么干
- 兰精携高附加值产品创新方案亮相2025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纺织服装周刊
- 兰精携高附加值产品创新方案亮相2025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纺织服装周刊
- 参展效果好、采购有实效,第十五届柯桥窗帘展完美交卷!
- 「经纬之外」当游牧美学的雲甲织进CHIC(春季)展
- 山东协会轮值会长会议举行,筹谋协同创新再发展
- 安徽服装第一村:改变传统生产模式,孙村焕新发展面貌
- 起跑“开季节”,广州诚大时装广场引领原创快时尚
- 跃迁之春谱写纺织新篇,2025中国纺联春季联展璀璨启幕
- 乐古古纺织:让真丝面料与时代共舞
- 新春不打烊,纺织集群冲刺开门红
- 筑梦甲子、继往开来,中国纺织信息中心迎来60周年
资讯排行
- 2025 中国(义乌)国际针织供应链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在义乌成功召开
- 全面提升市场形象,中国轻纺城开启管理专项行动
- 我是纺织人·科技特辑丨孙以泽:国家需求是科技创新指挥棒
-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2025年,中国经济这么干
- 2024年我国纺织行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 【央视快评】奋力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 「经纬之外」当游牧美学的雲甲织进CHIC(春季)展
- 起跑“开季节”,广州诚大时装广场引领原创快时尚
- 参展效果好、采购有实效,第十五届柯桥窗帘展完美交卷!
- 安徽服装第一村:改变传统生产模式,孙村焕新发展面貌
- 全国高职院校首批服装3D数字化设计技能等级证书出炉-纺织服装周刊
- 从春天出发,凝心聚力共奋进!2025年全国两会纺织行业代表委员座谈会在京召开
- 崔忠付出席“星级数字化仓库与数字供应链平台金融服务中国行——太原站”座谈会
- 筑梦甲子、继往开来,中国纺织信息中心迎来60周年
- 兰精携高附加值产品创新方案亮相2025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纺织服装周刊
视觉焦点
-
起跑“开季节”,广州诚大时装广场引领原创快时尚
-
从春天出发,凝心聚力共奋进!2025年全国两会纺织行业代表委员座谈会在京召开
-
从“市场管理者”到“综合集成服务商”,中国轻纺城集团要下盘怎样的大棋?
-
「经纬之外」当游牧美学的雲甲织进CHIC(春季)展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涵养新质生产力,服务高质量发展-纺织服装周刊
-
我是纺织人·科技特辑丨武汉纺织大学副校长王栋:做纤维世界的追光者
-
实力“圈粉”,尽展产业新风貌!山东聊城展团首次亮相2025yarnexpo春夏纱线展
-
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全面从严治党暨警示教育会
-
崔忠付出席“星级数字化仓库与数字供应链平台金融服务中国行——太原站”座谈会
-
安徽服装第一村:改变传统生产模式,孙村焕新发展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