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讯 “十一五”期间,中国化纤产业围绕“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环境友好、循环经济”四个方面,团结一致,开拓创新,提前、超额完成了《化纤工业“十一五”发展指导意见》中的各项指标。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下,化纤产业率先复苏,恢复较快增长,显示出强大的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中国化纤工业协会会长郑植艺总结认为,从国内市场上看,化纤产业为纺织行业及其他工业提供了大量优质、低成本、品种丰富的原料,化纤占纺织用纤维的比重进一步提升,在新兴材料领域的影响力逐步增强。在国际分工方面,中国化纤产业的地位更加重要,尤其是规模化集成创新技术的突飞猛进,使中国在世界大宗化纤品种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总体来讲,“十一五”化纤工业的发展为中国从化纤生产大国向技术强国转变打下了坚实基础。
自主创新取得突出成就
“‘十一五’期间我国化纤产业在自主创新方面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创造效益达到最好水平。”郑植艺指出,一方面自主创新使行业规模化效应进一步体现,另一方面自主创新使行业差别化水平迅速提升。
目前,国内企业聚酯最大单线产能已达到1200吨/日(年产40万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锦纶聚合工程技术进步明显,可达到单线设计产能8万~10万吨/年。规模化集成创新使生产成本不断降低,在节能降耗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9年,化纤差别化率达到43%,提前完成“十一五”末达到40%的目标,预计2010年可达47%,2011年可达51%。目前,行业差别化技术正向个性化制造的方向发展。与规模化相比,个性化制造更能体现品牌效应,满足多元化需求,因此今后将在更广范围、更多品种上开发差别化纤维。
高新技术纤维的开发作为自主创新的典型工程和推动化纤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突出成就,尤其是碳纤维、高强高模聚乙烯、芳纶1313、聚苯硫醚纤维等高性能纤维材料已经向工业化大生产阶段迈进。在这个过程中,科技部、发改委、中科院,以及各地企业和科研院所都做了大量艰苦的基础工作。2007年,中国化纤协会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实施高新技术纤维国债专项,有利地促进了科研成果向产业化、工业化转变。到2011年底,随着相关项目的基本完成,行业在高新技术纤维方面将实现“三个初步”——初具规模、初上水平、初步满足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
总结行业协会推动高新技术纤维发展的各项工作,郑植艺提出了三个要点:一是抓好由研发到产业化的转段工作;二是注重产业化、产学研、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三是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组建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化“国家队”,在国际合作空间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整合国内有效资源,引导行业迅速取得突破。节能减排超额完成目标
技术进步在促进行业实现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处于资源、能源、环境多重压力下的化纤产业发展找到了突围的路径。2009年中国化纤协会组织编写了《中国化纤行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白皮书,用翔实的数据证明了我国化纤行业在节能减排方面的突出成绩。
预计到2010年底,化纤行业将会超额完成《化纤工业“十一五”发展指导意见》中的各项约束性指标。根据保守预测,在节能方面,2010年化纤吨纤维能耗将降到516.8千克标煤,比2005年下降30%左右;吨纤维用水量为11.4吨,比2005年下降40.3%。在减排方面,2010年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率将达到98%,2005年仅为60%;吨纤维废水排放将减少到10吨,比2005年减少37.5%;吨纤维COD排放为39.3千克,比2005年减少12.8%。在废气排放的四项主要污染物中,二氧化硫和粉尘减排效果理想,2010年吨纤维排放量将分别比2005年下降52.2%和63.1%,排放总量分别下降21.1%和38.7%;二硫化碳和硫化氢在单位排放量上降低明显,分别下降29.7%和29.5%,但在排放总量上与预期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对此,行业已经高度关注,正在加紧推广新一代技术工程项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十一五”的发展,粘胶纤维行业成功地向世人证明了它不是“两高一资”产业,而是循环经济的典型产业。即使是在引发争议的环保问题上,粘胶行业也用事实证明污染完全可以治理,并逐步由终端治理向过程监控和清洁生产转变。
同时,利用废弃聚酯瓶片等材料生产再生纤维的工作进步明显。如棉型、多维、中空等再生涤纶短纤维已成为棉纺、家纺原料的重要补充;再生涤纶长丝在拉舍尔毛毯等产品的应用上已具备了较强竞争力。郑植艺表示,“十二五”期间,行业将继续提升循环经济的价值,着重推进涤纶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实现真正的大循环。
结构调整充分考虑现状
从“九五”开始,化纤产业就出现了向大企业集中、向民营企业集中、向东部地区集中的三大趋势。到“十一五”期间,这种趋势表现得更加充分。
目前,行业内14家产能在40万吨以上的世界级大型化纤企业,产能合计占全国的31%,经济效益占40%以上;民营企业产能所占比例接近70%,14家大型企业中有11家是民营和外资企业;东部化纤产能继续集聚,已占全国的90%。
郑植艺指出,这种状况符合现阶段化纤工业的特点及发展要求。一方面,化纤工业以石化产品为原料,沿江、沿海的原料供应格局决定了企业在东部地区集中;另一方面,东部地区的大量纺织产业集群为化纤业提供了重要市场。
目前,国家正在加快推进纺织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但影响化纤产业转移的因素较多。郑植艺分析指出,从根本上讲,产业转移必须考量市场和成本两个因素。在市场方面,化纤产业不仅要考虑纺织产业的转移,还要考虑新材料产业的分布,因为化纤应用范围已经从纺织领域拓宽到多个新兴领域;在成本方面,要综合考虑劳动力、能源、原料等各种因素和条件,进而选择最佳布局。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化纤协会积极引导具备条件的相关企业探索“走出去”的路径。“十一五”期间,化纤行业在产品出口方面保持良好势头,对巴西、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的技术输出成果颇丰,在资本输出方面也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十二五”时期,行业将在更大范围内推进技术、资本输出,实施“走出去”战略。
还有一个可喜的转变是,在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号召下,结合实际情况,化纤行业近两年提出了发展生物质纤维及生化原料的思路,这一思路在今年第四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上得到广泛认同。“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空间巨大,对于中国乃至世界化纤产业改变严重依赖石油资源的现状具有战略意义。”郑植艺对此很有信心。
“走出危机靠刺激,走向繁荣靠创新。”郑植艺指出,立足“十一五”打下的坚实基础,在竞争激烈的“十二五”时期,中国化纤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就是两点:一是自主创新继续突破,二是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来源: 中国纺织网
相关资讯
- 时尚产业流通转型升级路怎么走?无锡这场圆桌会议带来实用指南
- 北纬40度再现百强海城新质崛起,数智服尚续写霓裳西柳电商传奇
- 起舞·织梦未来 | 数据看纺织,从限量供应到位居世界之首
- “AI+纺织”在行动|智能革新:AI 重塑纺织服装行业的未来
- 冲锋在前 ,一篇看懂浙江三门县冲锋衣产业集群蝶变之路
- 困难时刻如何破局?纺织机械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讲的都是干货!
- 为兴城,打造更有活力的泳装产业新生态!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强基固本立业,守正创新开局
- 畅通外循环,越南采购团走进中国轻纺城市场
- 数字赋能“智造”升级 我国工业经济稳中向好
- 张国清:扎实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 加大培育力度 财政资金精准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资讯排行
- 首届2024北方国际物流和运输技术博览会在济南举行
- 同频国际,2024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纽约)启幕
- 向“新”引领 进阶价值高地 ——2024中国时尚大会在海宁盛大举办
- 江苏互帮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任长邦:互帮互助,打造国产莱赛尔民族品牌
- 中国已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 全国39个铁路物流中心全部挂牌成立
- 时尚产业流通转型升级路怎么走?无锡这场圆桌会议带来实用指南
- 起舞·织梦未来 | 数据看纺织,从限量供应到位居世界之首
- 北纬40度再现百强海城新质崛起,数智服尚续写霓裳西柳电商传奇
- 李强总理在新疆调研,走访昌吉溢达纺织等企业了解情况
- 数字赋能“智造”升级 我国工业经济稳中向好
- 陈大鹏:传承理想与信念 传递责任和使命
- 2024河南时尚周开幕,叫响全民时尚季
-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 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漆颖斌:历久弥新,“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