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交易网 您好,欢迎来到纺织交易网TEX86.CN !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信息发布]
您当前位置: 纺织交易网TEX86.CN >> 商业资讯 > 详细信息
名牌频陷“质量门”的背后 对缺陷产品说“不”
相关专题: 资讯频道  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10-01-05
资讯导读:  越来越多声名显赫的洋品牌,从食品、化妆品、服装到电器、汽车,不断陷入质量门事

越来越多声名显赫的洋品牌,从食品、化妆品、服装到电器、汽车,不断陷入“质量门”事件。在不少中国消费者眼中,世界知名品牌就是“高品质”的代名词。不过在一些品牌连续被曝出各种质量问题之后,人们开始发现,这些舶来品并非永远是“中国制造”的楷模。

  洋未必优:知名品牌频陷“质量门”

  国家质检总局最新组织十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进口婴幼儿服装和进口内衣实施了专项抽查。结果显示,一些洋品牌的不合格率竟超过50%。

  在质检总局曝光的不合格洋品牌中,从意大利进口的GAGI牌内衣、从韩国进口的普丽蜜儿牌帽子和百富牌男棉针织内衣、从葡萄牙进口的ZARA牌汗衫、从法国进口的catimini牌连体服、从日本进口的雅格狮丹/AQUASCUTUM牌黑色汗衣、从埃及进口的BOSS牌内裤等赫然在列。

  与同类产品相比,这些产品有着不菲的价格,但在纤维成分、PH值、游离甲醛含量、色牢度、禁用偶氮染料、服装标识等项目上却存在多种问题。

  “八年未检验”是百密一疏?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深得消费者信赖及热捧的国际知名品牌频频曝出质量问题?是因各国检验标准不同,导致国外品牌在中国难以通过质量检查,还是这些所谓的国际品牌在其生产销售过程中确实存在不为人知的猫腻?

  有传媒披露,几年前被进出口检验检疫局查处过的日本名牌SK-II除首次进口时有关部门进行过检验外,已经8年没再进行检验。

  在一些地方,由于害怕国外知名品牌的进口商提出抗议,这类产品往往采取快速通关的方式。

  “从产品质量、技术标准、售后服务到危机处理,跨国公司在中国内外执行两套标准的现象大量存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分析,在“本土化”过程中,跨国公司通常会按照所在国的国家标准组织生产经营。

  由于中国部分行业标准低于欧美国家,导致同款产品在国内外形成两种不同档次。某些跨国公司也采用双重标准。

  在跨国公司眼里,“整顿时间短,处罚金额少”几乎成了一种“中国特色”。中国对生产销售劣质商品的罚款额最高是全部货值的3倍,这对大公司而言“不痛不痒”。

  除有关部门在质检把关上出现偏差外,跨国公司产品本身的生产和销售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产品是否都拥有如消费者所信赖的正规进货和销售渠道,质量与其“免检产品”的称号是否相符呢?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各大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销售一般是通过在商场设专柜和旗舰店两种方式,这些销售商都获得奢侈品公司发放的在中国的经营许可权。

  这源于上世纪90年代初奢侈品为了迅速而低成本地进入中国市场,充分利用原有销售渠道而普遍采取的做法。随着奢侈品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许多公司发现分销渠道已完全失去控制。

  在进货渠道上,有知情人士透露,并不是所有产品都经过了海关正规渠道进关,有些经营商为了牟取更多的利润,通过各种方式使这些“鱼目混珠”的奢侈品没有通过质量检查就来到中国消费者面前。

  维权软肋:对缺陷产品如何说“不”

  一旦发现产品有缺陷问题,开诚布公地处理,是企业对社会、对用户应负之责任,体现的是企业诚实守信的美德,是提升品牌形象的机会。

  然而,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在中国市场日益受到跨国公司重视的今天,一些知名品牌摆出的却是傲慢的处理举动。

  “洋品牌今天的傲慢,在一定程度上是被‘宠’出来的。”主张对洋品牌进行重点监管的浙江省工商局负责人说,洋品牌屡屡出现“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现象,与一些地方政府、监管部门、国内消费者一直对其高看一眼、厚爱三分的态度不无关系。

  执法人员指出,现实中不少部门和地方对待进出口商品“严于律己、宽以待洋”的问题十分严重。缺少召回制度、法定检测少等明显的制度缺陷,使得有质量问题的洋品牌也敢于在中国“耍大牌”。

  中国是全球成长最快的奢侈品消费市场,洋品牌尤其是一些名牌,往往有强大的广告宣传作支撑,并辅以文化、格调内涵,消费者对其盲目崇拜尚可理解,许多监管部门也以仰视的态度处处给洋品牌“超国民待遇”,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国市场消费和管理的双重扭曲。  

来源: 中国纺织网

我要申请开通成为会员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0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