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交易网 您好,欢迎来到纺织交易网TEX86.CN !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信息发布]
您当前位置: 纺织交易网TEX86.CN >> 商业资讯 > 详细信息
一把裁剪刀看60年服装变迁
相关专题: 资讯频道  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09-10-04
资讯导读:  一把大剪刀、一把木尺、一台缝纫机,伴随着张老太太走了42个春秋。18岁学习裁缝,4

一把大剪刀、一把木尺、一台缝纫机,伴随着张老太太走了42个春秋。18岁学习裁缝,40岁举家迁到宜宾,今年60岁的张老太太谈起服装的变迁,滔滔不绝,让记者从另一个侧面感受到祖国60年来日新月异的变化。

50年代穿粗麻布衣服

张老太太叫张顺芬,生于1949年8月21日,江安县红桥镇人,现住在宜宾城区南岸航天路。

张顺芬看上去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只是由于多年挑灯做缝纫,眼睛已不太好了,看东西得戴上老花镜才行。“不过没关系,托共产党的福,我们赶上好时代,现在,我这老太婆不愁吃不愁穿,享清福。”张老太太喜滋滋地说。

在张老太太童年记忆中,人们在服装上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样式,妇女穿旗袍,男子一般穿中式对襟短衣、长裤,那时人们做衣的面料多是机织的粗棉布、麻布。而“列宁装”在参加工作的女性中极为流行,样式为西装开领,双排扣,腰中间束一根布带。“上个世纪50年代的人崇尚劳动光荣,年轻姑娘流行穿男式背带工装裤和格子衬衣,而在中山装的右上衣口袋里插上一支或两支钢笔,则是着装者有知识、有文化的象征。”

六七十年代穿的确良

到了60年代初期,人们买服装、棉布和日用纺织品都要凭布票。“那个时候,由于布料限量供应,每人一年只有一尺几寸的供应量,而且需要凭借‘布证’去购买。一家人只能在过年的时候,把每个人的供应量拼凑起来做衣服。就这样也只能做一件左右,由于孩子较多,通常都是大孩子穿不了再给小孩子穿。同时衣服的款式颜色也单一,就是藏青色的对襟衬衫和中山装,而灰、黑、蓝色是当时街头的主流色。”张老太太回忆说。

“到了70年代,的确良成了那个年代的时髦布料,妇女们都流行用的确良打衬衣,而青少年喜欢身穿一身草绿色的军装,头戴草绿色军帽,肩挎草绿色书包,这一身打扮在当时来说可算是很有派头的了。不过那时人们还是很朴素的……”张老太太说。

八九十年代买衣服穿

改革开放以后,宜宾人的服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场上全棉的、化纤的、毛料的布料应有尽有,颜色也五彩缤纷。人们的穿着越来越丰富,色彩也从单一的蓝色灰色变成五颜六色,款式也开始多起来,到了80年代,穿喇叭裤、蝙蝠衫成为年轻人的最爱。

90年代,穿衣打扮开始讲求个性和多变,做衣服的人越来越少,买时髦衣服穿的人越来越多,各种款式、颜色的时装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

21世纪服装风起云涌

“许多像我们这个年纪的老裁缝由于跟不上潮流,不得不改做寿衣了,我年龄大了,眼睛不如从前,儿女们都劝我不要干了,反正他们养得起我,于是,我就不再做缝纫了,在家里带带孙子,享受天伦之乐。”张老太太爽朗地笑着说。

宜宾服饰的变化,也是宜宾一部发展史的缩影。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服装的变化,人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时代的进步和人们观念的转变。从以往的从众心理到追求个性成为时尚,再到现在已经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衣着的时尚潮流,强调个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为了一种时尚,这就是现代人的穿着特色。

来源: 中国纺织交易网

我要申请开通成为会员
本文标签: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0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