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交易网 您好,欢迎来到纺织交易网TEX86.CN !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信息发布]
您当前位置: 纺织交易网TEX86.CN >> 商业资讯 > 详细信息
2009化纤行业运行质量明显好转
相关专题: 资讯频道  纺织要闻 发布时间:2010-01-06
资讯导读:  行业运行  2008年11月19日,化纤市场行情基本见底。2009年1月份,行业消耗库存取得

行业运行

2008年11月19日,化纤市场行情基本见底。2009年1月份,行业消耗库存取得明显成效,为此后市场行情、价格体系、利润空间的恢复创造了条件。3、4月份,市场行情开始震荡上行,季节性反弹仍然存在,且一直延续到7月份。8、9月份,经过一段时间的行情调整,聚酯涤纶产品价格出现快速下跌,9、10月份的上升周期没有出现,但运行较为平稳,呈“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的走势。化纤产量增速逐步提高,出口逐渐恢复,出口降幅缩小。

化纤行业的开工率从2009年一季度开始恢复。企业开工率在春节后快速提升,化纤企业库存经过2008年底的消化已降至较低水平,又由于化纤产品价格普遍呈上涨趋势,市场“买涨不买跌”,且下游需求有所恢复,因此化纤行业开工率快速提高。特别是二季度,各行业开工率已达较高水平,三季度涤纶和锦纶行业开工率略有回落,其它几个行业依然保持较高水平。从具体行业来看,表现最好的是腈纶行业,1~8月其产销率达到了100%,同比提高2.67个百分点;粘胶、锦纶和涤纶行业表现也不错,产销率均在98%左右;其他合成纤维行业产销率为96.24%;维纶行业稍差,产销率为92.75%。不过,根据市场反映,8、9月份的传统旺季表现不如预期,预计四季度行业开工率可能小幅下调。

投资方面,受全球金融风暴的不利影响,自2008年下半年国内化纤行业陷入困难局面以后,投资者对行业的投资热情大幅降温。2009年1~8月,化纤行业实际完成投资额157.36亿元,同比减少17.91%。不过,随着行业运行质量的好转,投资者的热情正在逐渐恢复。

2009年行业利润总额大幅增长,亏损面及亏损额明显下降, 行业运行质量快速好转。

分行业看,2009年化纤行业的利润主要来自人造纤维和涤纶行业。2009年1~8月,这两个行业分别实现利润28.98亿元和28.83亿元,占全行业利润总额的41.89%和41.67%。而根据中国化纤协会腈纶专业委员会的统计,2009年1~8月腈纶行业开工的7家企业全部赢利,合计利润近7亿元。分时段来看,化纤行业2009年 1~2月整体亏损1.27亿元;3~5月实现利润26.67亿元,恢复到2008年同期水平;6~8月实现利润43.78亿元,大大超过前几个月。亏损企业亏损额1~2月高达15.38亿元,3~5月降至7.93亿元,6~8月仅亏损0.76亿元,说明化纤行业正快速恢复。

同时,化纤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降幅也在逐渐收窄。从行业跟踪的运行质量四大类指标(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赢利能力、发展能力)来看,2009年1~8月行业偿债能力和赢利能力已超过2008年同期水平,虽然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仍低于同期,但四大类指标均明显好于2009年1~2月和1~5月,说明行业运行质量也正在快速好转。化纤行业每百元销售收入计三项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中,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同比继续增加,财务费用已低于2008年同期。三项费用比2009年1~2月和1~5月均有明显下降。

权威分析

中国化纤协会会长郑植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评价2009年化纤行业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后,仍走出了“出乎意料的好的运行轨迹”。他分析认为,造成2009年行业运行轨迹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原料价格上涨的推动。国际油价经过2008年下半年的暴跌,于2008年底及2009年初进行低位整理后企稳。2009年上半年,国际油价呈现持续上涨的态势,6月份一度突破70美元/桶,随后小幅回调,三季度小幅波动。原油价格的回升直接影响到合成纤维原料价格的走势。8月份之前合纤原料价格基本呈振荡上扬走势,9月份才有明显下降。以聚酯涤纶为例,在原料成本及供需关系的影响下,1~4月涤纶产品价格呈振荡上扬走势,5月份有一轮较深的调整行情,6~8月其价格再度上扬,但8月份后出现明显下跌。

二是相关政策调整效果明显显现。自2008年以来,粘胶纤维出口退税率3次提高,2008年11月1日提高到14%,2009年2月1日提高到15%,4月1日继续提高到16%,对改善粘胶纤维出口局面起到很大作用。粘胶长丝降幅出口逐渐收窄,从3月份开始每月出口稳定在6000多吨;粘胶短纤出口量环比增长较快,6、7、8三个月单月出口量均超过1万吨,接近2007年水平,说明粘胶纤维国际市场竞争力有所恢复。

三是下游市场需求有所恢复。1~8月,纺织行业实际完成工业总产值23708亿元,同比增长7.5%,比1~5月份提高2.29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为22647亿元,同比增长7.39%,增速比1~5月提高2.97个百分点;利润总额为844.7亿元,同比减少12.28%,比1~5月提高12.42个百分点。

从化纤下游九大相关品种来看,虽然产量增速同比仅纱线有所提高,但环比来看,除帘子布和呢绒外,其他七大类品种的产量增速均有明显提高。而主要人纤原料进口量大幅增加72.75%,一方面由于2009年国内棉花种植面积减少,棉短绒供应预期紧张,浆厂增加原料库存加大了对原料的需求;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国内人纤市场恢复较快,对原料的需求也快速恢复。

四是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的促进。郑植艺谈到,2009年以来,在世界经济、中国经济、纺织行业、化纤行业这四个层面叠加进入周期性调整的情况下,化纤行业的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取得的成绩令人欣慰。仅以行业差别化率为例,2009年这一数据同比上升了4~5个百分点。另一个可喜的现象是,在危机的“洗礼”下,企业竞争意识发生了明显转变,摆脱了以往同质化竞争的模式,转而通过开发功能性、差别化产品和技术,创造市场、创造利润。

在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中,有一项关于化纤产业淘汰落后产能的具体目标:到2011年淘汰230万吨。围绕这个目标,行业协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引导企业通过技术改造等方式,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同时,通过增加功能性、差别化产品比例,达到优化产业结构的目的。2009年化纤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有望接近100万吨。最具代表性的是腈纶行业,本已连续几年全行业亏损,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更加重了腈纶行业的困难,有的企业不堪重负全面停产,目前已停产企业有4家(河北秦皇岛、浙江金甬、三菱丽阳、大庆炼化),?a href="%BC%EB------%BC%DB%B8%F1%D0%D0%C7%E9----1.html" target="_blank">媛谄笠凳?3%,停产产能达20万吨,占腈纶行业的21%。据了解,停产的这4家腈纶厂基本不会再重新开工,即腈纶行业将会淘汰20万吨生产能力。

2009年1~9月,国际原油价格由33美元/桶一路攀升至近75美元/桶,而历史上此区间是28个月完成的(2004年~2006年4月),同期涤纶产品价格下降20%~25%。这说明在涤纶产品成本结构中,除原料成本外,加工成本和运行成本大幅下降,这是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给行业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

此外,粘胶短纤行业技术进步速度加快,差别化纤维品种增加、筒纱染色水平提高、面料后整理技术水平提高,也扩大了粘胶短纤的应用领域,增加了消费量。当然,也不排除价格因素的影响。棉花价格的高位运行,使下游增加化纤短纤使用量的意愿增强,理论计算纤维加工量增加混纺比例1%,将增加短纤需求20万吨。

虽然2009年化纤行业的运行情况令人欣喜,但一些问题也随之暴露了出来。郑植艺指出,尤其是原料体系中的不合理性得到了充分体现。随着国内原料体系建设步伐的加快,化纤大宗原料PTA、MEG的产能快速增长,但在降低进口依存度、解决原料瓶颈上,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某些技术问题还有待突破。而PTA期货在今年的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反映出其在发现价格、规避风险等基础功能方面还有很大差距。

郑植艺分析认为,目前PTA期货市场上的两股力量出现了失衡。一边是PTA生产、应用企业和贸易商,将PTA期货作为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的有效手段,一边是一些投资机构利用PTA期货赚取利润。前者的比例远远小于后者,PTA期货市场投机成分过重。再加上期货市场监管机制的不健全,使PTA期货本身的作用难以发挥,甚至在市场价格波动的关键时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直接影响了下游产业链的利益。对于这一现象,行业协会正在密切关注,并将与有关部门加以研究,着力找到问题症结,迅速有效地使PTA期货回到正常轨道。

编后

根据中国化纤协会预计,2009年全年化纤产量为2600万~2680万吨,同比增长8%~11%;进口量约为80万吨,同比减少2%;出口量为135万~150万吨,同比减少20%~12%。根据初步统计,2009年化纤新增产能145.5万吨,聚酯新增产能230万吨。由于2008年国家出台了固定资产增值税抵扣的政策,2009年四季度有些项目可能会提前结算,全行业的投资额也会有所增加,加上2008年四季度投资基数较小,因此2009年全年投资增速应比前三季度有所提高,甚至有可能转正,预计为-10%~5%。

来源: 中国纺织网

我要申请开通成为会员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0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