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交易网 您好,欢迎来到纺织交易网TEX86.CN !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信息发布]
您当前位置: 纺织交易网TEX86.CN >> 商业资讯 > 详细信息
每生产一吨丝大概会亏4万块钱左右
相关专题: 资讯频道  纺织要闻 发布时间:2010-06-08
资讯导读:6月9日讯 涨价,涨价,进入2010年以来似乎很多行业都经历了自己的涨价门。连日来,在我

6月9日讯 “涨价,涨价”,进入2010年以来似乎很多行业都经历了自己的“涨价门”。连日来,在我国发展已有千年的丝绸行业也加入了涨价队伍。近日,江苏一家经营丝绸业务的董事长告诉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的记者说:“茧丝绸价格的上涨我们是深有体会,目前我们厂的茧丝成本在30万左右/吨,市场上买最好的丝也就29.8万,质量差一点的也要26万左右/吨,再加上能源、人员的工资等成本,每生产一吨丝大概会亏4万块钱左右。”针对茧丝绸行业这一成本倒挂的现象,我们采访了中国丝绸协会的相关专业人士。

  价格在合理范围内运行

截止到2009年12月底,国内干茧和生丝(3A级)平均价格分别达到7.92万元/吨和25.48万元/吨,较年初分别上涨67.1%和54.7%,较2008年10月茧丝价格最低时分别上涨126.3%和85.8%。这说明茧丝绸价格的上涨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有业内专业人士分析,2009年底之前的茧丝绸价格的上涨是继2008年价格触底之后的合理回升。它使蚕农大面积弃桑毁桑现象得到控制,有效抑止了桑园面积的继续下滑,保障了蚕农收益,巩固了茧丝绸行业原料基础,同时也提振了行业发展信心,有利于促进茧丝绸行业全面回暖。

今年以来,由于云南广西等蚕桑主产区因干旱对当地蚕桑生产造成了一定影响,茧丝价格突破前期高点继续上涨,其中嘉兴市场干茧价格于4月29日最高达9.51万元/吨,5月4日生丝涨至28.05万元,这一价格已处于茧丝合理价格的高限区。据了解,国家茧丝办及时采取了调控措施,抛售了一部分储备厂丝,对市场进行了适度调控,目前干茧和生丝价格分别稳定在8.3-9.3万元/吨和24.5-27.5万元/吨之间。有关专业人士认为,根据物价和农产品的比价效应,干茧和生丝的合理价格分别在7万元/吨左右和25万元/吨左右。当前价格有所偏高,但仍属正常范围之内。

  涨价原因理性解读

中国丝绸协会的一位专业人士在接受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记者采访时称,近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茧丝绸的价格确实在上涨。其原因主要是一、由于前几年茧丝价格过低,尤其是2008年秋茧收购价格远低于蚕农种桑养蚕的成本价,导致部分地区出现了毁桑弃管现象,造成连续两年蚕茧产量大幅减产(2008年下降15.9%,2009年下降17.8%)。二是近几年来中西部地区缫丝企业产能增长过快,而东部地区并未同步下降,在市场总的容量没有实际增长的情况下,全国总的缫丝产能已大于原料供应和市场实际需求。缫丝企业为了维持正常生产,不得不在亏损状况下购进原料。三是今年以来,云南广西等地区出现的干旱影响了蚕桑生产,进一步加剧了原料供应偏紧的状况。四是部分投机因素借机炒作,助涨了价格的上涨。五是收购秩序混乱助推了蚕茧收购价格的上涨。虽然现在是实行鲜茧收购资格认证制度,但事实上,在茧丝行情较好的年份,形形色色的无证茧贩会四处哄抬价格,无证照收购行为依然明显,严重扰乱收购市场秩序,助推了蚕茧收购价格的上涨。

  市场有序对各方都有利

据中国丝绸协会的这位专业人士介绍,从近二十多年的我国茧丝绸行业运行情况看,茧丝价格过高或过低都是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其原因是如果价格过高,一是会刺激农民盲目扩张养蚕,二是迫使丝织企业调整产品结构,缩减厂丝用量。一扩一缩,茧丝市场供求基本平衡的格局即被打破,这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必然造成供过于求,给行业带来周期性的调整,最终影响的还是蚕农利益。而企业如果在高价时大量购买茧丝原料,其库存风险必然加大,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出现困难。另一方面,如果茧丝价格水平长期处于低位运行状态,蚕农、缫丝企业、蚕茧经营者利润太薄,甚至亏损,将不利于调动蚕农种桑养蚕积极性,也必然影响缫丝企业和蚕茧经营者在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方面的投资能力。同时,丝绸客商也会担心后面还会有更低的价格也不敢下单收购,从而影响相关企业的正常经营。

作为茧丝绸产业链上各个参与方来说大多都希望得到一个可以预期的稳定收益,并不希望一夜暴富,更不希望一夜赔光,暴涨暴跌是大多数人都不愿意看到也都难以承受的。所以维护市场的有序运转是大家公共的责任。

来源: 中国纺织网

我要申请开通成为会员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0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