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交易网 您好,欢迎来到纺织交易网TEX86.CN !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信息发布]
您当前位置: 纺织交易网TEX86.CN >> 商业资讯 > 详细信息
《规划》对棉花收储高度重视 兼顾纺企和棉农利益
相关专题: 资讯频道  纺织要闻 发布时间:2009-05-02
资讯导读:  国务院4月24日公布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作为行业振兴的政策措施及保障

国务院4月24日公布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作为行业振兴的政策措施及保障条件,明确提出“为保护棉农、蚕农利益,通过增加中央储备或其他办法,加大棉花、厂丝收购力度”。从中,我们再次感受到了政府对纺织原料问题的高度重视。而作为纺织企业,应正确理解国家政策,以全球化的视角认清我国棉花产业链发展的新形势。

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调查,截至今年3月底,农户籽棉交售率为96.5%,同比增长0.6个百分点;棉花加工企业新棉加工率为91.7%,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平均销售率为38.2%(不含交储),同比下降27.5个百分点。截至3月底,2008年度新棉收储共成交268万吨,占已公布收储计划272万吨的98.5%。3月份,受美元贬值和国际商品期货市场全面反弹影响,纽约棉花期货价格回升。3月底,纽约棉花期货5月份合约结算价为46.47美分/磅,比月初上涨4.98美分/磅,涨幅12%。受全球主要纺织生产国棉花进口需求不畅影响,国际棉花现货价格继续下跌。3月底,亚洲主要港口到岸价为55.20美分/磅,比月初下跌2.11美分/磅,跌幅3.7%。按1%关税计算,折合成人民币进口成本为9975元/吨,低于国内市场1554元/吨。据海关统计,3月份,我国进口棉花9.9万吨,同比减少11.5万吨,减幅53.7%。一季度我国累计进口棉花27万吨。截至3月份,2008棉花年度我国累计进口棉花74万吨,同比减少58.5万吨,减幅44.2%。从统计数字可看出近一段时间原料价格的起伏波动。

原料价格的大幅波动不仅影响纺织企业的效益,也影响到农民的增产增收。据来自基层的反映:在国内棉花价格持续回升的同时,棉纱价格却一直走低,一些纱厂不敢进货,只存用3~5天的棉花,还有一些纱厂出现了以资抵债的情况。与此同时,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以原料初加工为主的棉纺织产业除了要承受劳动力、电、汽、运等成本价格上升的挑战外,还要背负棉花进、销项税抵扣不统一,进口征收滑准税的压力。为稳定棉花市场,保护棉农利益,从2008年10月始,国家已先后分3次发布收储公告,共收储棉花272万吨。据了解,收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棉农利益,稳定棉花生产。但棉花贸易商从中获利的现象值得有关部门关注。有分析认为,国家确定的棉花收储价为12600元/吨,而棉花贸易商从市场上以4.6元/公斤的价格收购籽棉,折合皮棉价格为10677元/吨(2008年11月底价格),今年1月市场价为10931元/吨,2月市场价为11207元/吨,均与国家收储价有很大差距。棉花贸易商从市场上收购棉花转手卖给国储就能获得巨大价差。而据业内透露,收储刚开始时,一些棉商趁机消化了棉花库存,甚至有些棉花贸易商还利用当前市场疲弱的环境,刻意压低对棉农的收购价从中获利。同时,调查显示,棉农82%左右的棉花以4.6元/公斤交售,这个价格比2007年降低了23%。

《规划》对棉花收储的高度重视,引发了专家们对此的高度关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卢锋博士在分析我国棉花领域的新情况时表示,第一,由于棉花进口大幅增长,进口方式在配额基础上引入了滑准税;第二,国内外棉价落差加大,形成相当程度的价格保护格局;第三,围绕我国棉花进口争论不断。事实上,我国对棉花贸易政策的争论从未停止——大量进口棉花冲击国内棉业,应控制进口;进口限制太多且方法不好,应放松管制;兼顾各方利益,但如何平衡意见分歧。而从全球化视角观察,问题的实质是开放型棉产业内部不同部门比较优势和相对竞争力差异的表现。棉制品业比较优势在取消配额和入世后进一步发挥,而国内棉产量增长不足以在开放条件下满足需求而形成进口棉花飙升局面,最终,生产部门呼吁追加保护,但整体经济发展则要求扩大开放,致使国家棉花政策面临十字路口的选择。

卢锋还对配额管制进行了经济学思考。他认为,配额安排对入世目标有积极意义,增发配额进口有其必要性,然而配额方法本身存在问题不宜长期采用,因为这是更为低效的限制进口手段,具有不确定性与调节滞后性,而且不利于纺织企业平等竞争。我们同样应该认识引入滑准税的积极意义:首先,这是配额转向常规关税管理的过渡措施;其次,这是为取消纺织品出口税提供的配套措施。

事实上,对于一个开放型的棉花产业,能否坚持价格内外接轨是决定棉花政策开放或保护取向的关键指标。开放型经济本质要求贸易品价格内外接轨,因为,首先,这有利于纺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发挥,有利于创造就业和吸纳农村劳动力;其次,能够保持棉花供求稳定,对棉农有利;再次,与我国积极维护和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体制改革的政策目标相一致。因此,专家认为,国内外棉价基本保持接轨,是开放型棉产业高效运行的必要条件。

来源: 中国纺织交易网

我要申请开通成为会员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0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