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交易网 您好,欢迎来到纺织交易网TEX86.CN !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信息发布]
您当前位置: 纺织交易网TEX86.CN >> 商业资讯 > 详细信息
金融危机对纺企资金流影响及应对措施
相关专题: 资讯频道  纺织要闻 发布时间:2008-12-01
资讯导读:  金融危机对纺织企业资金流的影响  金融危机在冲击美、欧等国金融机构的同时,也

金融危机对纺织企业资金流的影响

金融危机在冲击美、欧等国金融机构的同时,也对这些国家国内企业资金链的顺畅程度形成了较强的冲击。发达国家金融机构资金紧缩引发其对外放贷更加谨慎,贷款总量也有持续稳定增长转为呈现出近年来的首次大幅减速趋势。根据美联储的统计,2008年1~9月,美国商业银行对国内工商企业的贷款余额同比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约4个百分点。

金融机构放贷紧缩使得美、欧等国的进口商融资难度增加,资金周转情况比从前明显恶化,而对我国纺织企业的直接影响就是国外进口商的偿付能力下降,出口 交货后回收货款的风险比金融危机前大大增加。根据调研情况,虽然目前国外进口商因资金周转不灵拒绝付款还属极个别现象,但美、欧进口商付款周期在最近几个月中明显延长的情况非常普遍。一般来说,信用比较好的进口商过去在交货后20~30天内就会将预付款以外的余款偿清,但自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付款周期普遍延长到了40~50天。

进口商付款周期延长造成了我国出口纺织企业的资金回笼速度下降,相当于降低了我国出口企业的资金周转效率。而在今年年初以来从紧的货币政策下,我国纺织企业的资金环境已经非常紧张。尽管现在货币政策已经开始松动,但对于多数持续处于微利状态的纺织企业来说,资金环境在短时间内还无法彻底有效改善。在这样情况下,这种金融危机引发的资金回笼效率下降显然会进一步增加纺织企业的资金压力,直接影响到原料采购、工资发放、银行还款等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多个环节。

纺织行业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

在这场金融风暴中,我国金融行业受到的冲击是非常有限的,这固然也体现了我国金融市场成熟度和开放水平相对较低,但也不能不说是一个由发展不充分带来的万幸的结果。而与我国金融业不同,我国的工业制造业,特别以纺织行业为代表的出口型终端消费品制造行业都是高度市场化、高度开放的产业,金融危机对国际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都将通过市场逐步渗透进来,这些产业正在面临着比其他行业更多的风险。

对于纺织行业来说,首要的是重视和正视金融危机对纺织行业的影响。一方面要认清风险,采取措施及时化解,一方面也必须看到,金融危机虽然引发了市场不确定因素素增多、风险加大,但服装、家纺产品毕竟是生活必需品,相对于绝大多数生活消费品来说需求弹性还是相对更低的,国际市场需求总量并不会出现非常大规模的萎缩。同时,有13亿人口的庞大内销市场作为支撑,国际市场略有萎缩并不能对中国纺织工业毁灭性的打击。而且,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调整升级,中国纺织工业在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创新能力、产业链配套、劳动者素质等方面仍然有着东南亚邻国不能比拟的竞争优势,仅仅一个源自发达国家金融业的危机还没有资格宣告中国纺织工业已经成为夕阳产业。全行业企业和行业协会都应当从全局角度看清行业发展的前景,坚定发展信心,从长远规划行业发展。

从防范风险的角度,纺织企业可以从多方面进行预防。

(1)提高技术、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和费用。在发达国家居民购买能力下的情况下,物美价廉必然是消费者和采购商共同的首要要求,出口企业议价将面临更大的压力。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固然是产业升级的首选出路,但对于出口中占最大比重的面向大众的产品来说,降低单位成本和费用来赢得更多的利润空间显然是最直接和有效的选择;

(2)提高应用金融产品、保险产品的能力和水平,充分运用现代的、成熟的金融衍生工具、出口信用保险等,合理规避汇率风险和出口结算风险;

(3)有效控制企业的投机心理,在现阶段汇率波动大、市场不确多的情况下,减少在原料采购等方面的投资性投入;

(4)规范交易,按照正常程序获取资信较好的银行开具的信用证以及进口商预付款等,降低交易风险;

(5)根据企业的生产能力接单,避免因订另单交期过长招致汇兑损失;

(6)主动跟踪相关信息,增加对国内外经定性因降济环境的了解,提高企业决策的预见性等。对于行业协会来说,也应在面向企业的信息提供、国际咨询服务以及面向政府的行业调研、政策咨询等方面积极有效发挥作用,将市场风险对行业冲击降低最低。

来源: 服饰在线

我要申请开通成为会员
本文标签: 金融危机 形势分析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070号